为什么感觉有很多和尚都身材偏胖呢。和尚道士都吃素,为什么和尚胖而道士瘦呢,此后历代帝王多数都效法武则天大修寺院,厚施布施,广封名山田土,甚至宝刹名寺的高僧大德都参与朝政,即便就2、3个胖体型的师父很多人都说“你们寺庙师父怎么都是胖子啊,首先是观念上的误差,很多人感觉佛门弟子很清苦,而且平时也都吃不饱,日常修行也很辛苦,应该都是面黄肌瘦或者非常瘦才对。

1、都是吃素的,为啥和尚就是普遍都胖,道士都瘦呢?

都是吃素的,为啥和尚就是普遍都胖,道士都瘦呢

谢邀!和尚道士都吃素,为什么和尚胖而道士瘦呢?一,从字面意思看和者:谐调、平静也,引申为平心静气心宽体胖;尚者:尊崇、注重、矜夸自负也,引申为习惯成自然。道者:本意为方向、途径也;士者:事也,任事之称也,凡能事其事者称士;道士者:有道之士也,此处专指信奉道教而从事教务的人,修炼到一定程度,也称其为真人或神仙,

固而,和尚安居多,道士跋涉多,和尚好静,道士好动,一静一动,自然分出胖瘦。二,从历史变迁看道教发源于本土,佛教从天竺国传入,唐太宗时,虽然玄奘取经归来,盛况空前,但因道教鼻祖老子和李唐皇室的渊源,道教是当时的国教,地位远高于佛教。及至武则天改元称制,出于打击李唐王室和宣称自己是卢舍那大佛转世的目的,极力排斤道教,抬高佛教,朝野也就跟着武周皇帝信奉“外来的和尚好念经”,转而纷纷弃道教而投佛门,

此后历代帝王多数都效法武则天大修寺院,厚施布施,广封名山田土,甚至宝刹名寺的高僧大德都参与朝政。而道教则逐渐式微,退避深谷,远离喧嚣都市和扰攘浮尘,没有经济来源,信徒几丧失殆尽,这一对比,谁丰裕?谁清贫?不是很清楚嘛!三,从世俗角度看佛教自传入中国,上自朝庭,下至民间,对其进行世俗化改造,赋予了祈福、消灾、求财、送子、升官等诸多额外功能,从而迎合了大众的世俗心理。

除朝庭大量赐舍外,民间的供奉也相当可观,信徒日益庞大,香火愈加旺盛,和尚安然享受信徒的供养,自然是心宽体胖,红光满面,反观道士,除黑里来夜里去地为事主无偿驱鬼捉妖外,多数还居无定所,四方云游,餐风饮露,想胖也胖不起来啊!四,从文人笔下看“天下名山僧占多”这类句子就不一一罗列了,单说文人士大夫的心态,他们当中相当一部分人似乎前后不一。

仕途顺畅时,访僧拜佛、求因问果,与和尚过从甚秘,但骨子里的清高气和优越感却让他们总觉得一些僧人染上了市井味、烟火气,笔下就不由自由的将和尚俗啊胖呀的描绘,仕途不畅中途弃官或终身不仕者,则转而羡慕(虽然心不甘情不愿)道家远离尘世,孤高傲世、纵情山水的潇洒和飘逸,当然就把道士的形象刻画成了“仙风道骨”、“骨格清奇”之类的。

2、为什么如来佛祖这么胖?

为什么如来佛祖这么胖

关于此点,历史学家和佛教人士有着明确的不同理论,在历史中,如来佛祖,释迦牟尼,或者叫他的真名,乔达摩·悉达多,并没有活很久。乔达摩·悉达多出家苦修,前半生一直在作践自己的身体,根据历史资料记载,年轻的乔达摩·悉达多到处游学、苦行,甚至跑到雪山去折磨自己以求悟道,不仅经常身处恶劣环境之中,而且还饥一顿饱一顿,这种生活状态,已经严重摧残了他的健康。

记得民间有句俗语么?年轻时候人找病,年老时候病找人,其结果是,虽然他成了释迦牟尼,成功悟道,但是连“老”都没“老”,40多岁时就去世了。换现在任何一个人这么做,他也不会长寿的,关于释迦牟尼苦修,倒是也有画像流传。看得出,他眼窝塌陷、瘦骨嶙峋,以前的经历已经使这位佛陀大幅度减寿,历史学者认为,这才是真正的释迦牟尼的人生经历。

并且,在印度古代的时候,也是如此说的,但是,到了玄奘取经的时候,印度僧人却改了以往的说辞,说佛陀活了70多岁。按我的理解,他们可能也是觉得,佛陀早死的真相与佛教宣扬的美好教义有些矛盾,这个真实结果很突兀,于是改口了,佛教人士将佛陀的真实形象加以改变,自然是为了使美化佛教了。而且,佛教将自己美化的事情也不是发生了一回两回,

3、有人说寺庙中的和尚全都吃素,但大多数和尚身材都比较胖,这是为什么?

有人说寺庙中的和尚全都吃素,但大多数和尚身材都比较胖,这是为什么


文章TAG:如来佛  为什么佛都很胖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