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要注意的,「无」被视为是「無」的简体,并不是新中国简化字的发明,「无」这个字简化字非常古老,大约在几千年前的战国时代就有。本作者的家族的后代,起名字那就是个起个的了,始字的意思是,古人在世界上没有“纔”这个字的时候,把表达这个意思的字写做“才”,《康熙字典》所举之例无先秦古籍,只举了后来的《晋书·谢混传》才(亦可写为纔)小富贵,便豫人家事,与上述《前汉·晁错传》“远县纔至”及《桃花源记》“初极狭,纔通人”意同。

1、繁体字中的“无”和“無”有什么区别?

繁体字中的“无”和“無”有什么区别

「無」和「无」属于【异体字】关系,没有什么区别,二者完全等价。这里要注意的,「无」被视为是「無」的简体,并不是新中国简化字的发明,「无」这个字简化字非常古老,大约在几千年前的战国时代就有,-------------------------------------------------------------------------中国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就记载了「无」这个字,视作「無」的「奇字」。

所谓「奇字」就是汉代所说的「新莽六体」之一,这「六体」是:古文、奇字、篆书、佐书、缪篆、鸟虫书,汉代所称的「奇字」,简单一点说就是战国时代流传下来的一些古文字。引自:段玉裁《说文解字注》引自《字源》,页1115中国最古老的文献,《易经》《庄子》等,经常用「无」来代替「無」:引自:《王力古汉语字典》,页423出土的秦简、汉帛书、汉碑,都曾用过简体「无」来代替「無」,

比如《睡虎地秦简》中的「无」:引自:《古文字诂林》9冊,第1011页《马王堆帛书》中的「无」:汉隶碑刻中的「无」字:引自:徐中舒.(1985).秦汉魏晋篆隶字形表,页904中古時代的敦煌佛经抄本中,「无、無」通用非常常见,比如「南無阿弥陀佛」的「南無」经常写作「南无」:材料引自:天津艺术博物馆收藏敦煌文献(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册1,页43、46好,文献材料还有很多,不一一引用,总之「无、無」通用不分的历史有几千年,所以,二者就是异体字关系。

「无、無」二者都是假借字,唯一的区别就是造字本义不一样,其实,「無、舞」本一字分化,甲骨文、金文的字形像「一人持牛尾翩翩起舞」之形,本义是「舞蹈」「無」被假借表示虚词「没有」以后,容易发生歧义,在西周时期,就在「無」的基础上加上表示双脚的「舛」部,强调「跳舞」,也即「舞」字,承担本义「舞蹈」。而「无」根据《说文》的说法,是从「元」字中分化,本义是「天屈西北」:《说文》:无,奇字无,通於元者,

王育說:天屈西北爲无。综上所述:1、「无、無」是一简一繁的「异体字」关系,「无」是一个非常古老的简化字,大约在战国时代就用来代替「無」2、「无、無」都是假借字,在造字本义上有所区别:「无」的本义是「天屈西北」,假借表示「没有」,本义渐渐废失,「無」的本义是「舞蹈」,假借表示「没有」,而本义「舞蹈」被后起字分化字「舞」所承担。

2、“才”,字的繁体字是什么?

2、“才”,字的繁体字是什么

我看了几个回答,大概都是从网上搜来的,有未尽之处,需知“纔”字仅为“才”字部分意思的繁体字;甚至不妨这样说:纔与才互为繁体字。以下除图片外,都来自查阅《康熙字典》所总结,问题虽小,小编却查了一个多小时资料,也算尽心竭力吧,大家若能看得上,可以随便用我的图片及回答,无版权声明。毕竟《康熙字典》摆在那儿,只看大家愿不愿意为了区区一个回答,花那个时间去翻而已,

我使用的是《康熙字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2008年8月第1版,2012年4月第4次印刷。卯集中·手部,第363页:此处“才”字简单的说来,有以下几个含义,读音为Cai时:1,为“材”的本字;2,天、地、人为三才;3,一曰能也,《礼·文王世子》必取贤敛才焉,如秀才,才能;4,又质也,力也,《诗·鲁颂》思无期,思马斯才。

传云:多材也,《孟子》非天之降才尔,殊也。《近思录》性出于天,才出于气,气清则才清,气浊则才浊;5,姓;6,《正韻》与纔通,古用才为纔始字;7,与“裁”通;8,与“财”通,又可读为Zai(一声、四声):与哉同,亦始也,意思是古人没有发明哉字的时候,写作才,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又末集上·系部第906页:“纔”字解释如图。


文章TAG:无名字的繁体字怎么写  繁体字  名字  无名字的繁体字怎么写  繁体字中的无和無有什么区别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