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9月22号,阴历八月初七,今天亥时21点30交秋分了,秋分秋分,秋色平分,昼夜平分,阴阳平分,一年有两次,一次是春分,一次是秋分。秋分是什么意思?这个问题若按天文来理论,如太阳运动的时间,速度,方向的北半球,南半球和节点等,一般的大众是很难听懂的。
说说二十四节气的秋分表示什么意思?
秋分是什么意思?这个问题若按天文来理论,如太阳运动的时间,速度,方向的北半球,南半球和节点等,一般的大众是很难听懂的。所以今天暂作浅论吧。秋分:也为平分秋色也。因为秋季有两种结论:一是季节气侯论,即农历的七八九月为秋季。二是天文季节概念,即九,十,十一月为秋季。秋分又为仲秋之季,即秋天已过了一半了。这就是气侯秋分概念。
而天文秋分概念即是从秋分日开始,才真正进入了带寒凉的秋季了。气侯概念秋分是说秋分前的三侯在入秋后还在呈现夏天的天热气象,高温,蝉鸣,潮湿,有雷,多雨水,日夜温差小。而天文秋分的概念即是正式发现秋象,开始低温,蝉止,干燥,少雨,逐渐无雷声,昼夜温差大,白天穿单,入夜穿棉。秋分,又呈现昼夜相等的时间现象。
从秋分过后,白天会逐渐日短,夜晚会逐渐夜长。它不但符合阴阳时序,更符合人类自然作息和避忌寒冷的需要。天长时,人们劳作出功。夜长时,人们避寒养身。秋分,秋收收尾,鸿雁将來,人们又开始耕作准备种麦。秋分时,万物金黄,树开始落叶,鼠开始收藏,鱼开始下潜,鸟开始止叫。秋分季后,天凉人们开胃能吃。但天干物燥,木易燃,人易火,易感冒,咳嗽,发喘,头疼,尿频。
秋分节气到,农村俗语“春祭日,秋祭月”是啥意思?秋分有哪些习俗?
春祭日,秋祭月。我国人对天地日月都有敬畏崇拜的心理,所以有这说法。都会设坛拜祭,北京就天坛、地坛,日坛,月坛,那就是专用以拜祭天地日月的地方。拜日向东,祭月从西,天北地南,方向不可错。当然也有时令的说,春夏秋冬,春暖夏热秋凉冬冷,春来拜日,秋来祭月,特设有春社秋社。再具体一点时间就是春用春分,秋用秋分,夏用夏至,冬用冬至进行。
因秋分在八月中前后,秋月最圆最亮,而又特了中秋赏月拜月。因日阳月阴,男阳女阴,所以有男赏月不拜月,女拜月不赏月之说。春祭日,秋祭月。春指春天,又特指春分,秋指秋天,又特指秋分。祭是拜祭,日指太阳,月指月亮。春天(春分)要拜祭太阳,秋天(秋分)要拜祭月亮。这体现了人对日月的敬仰与崇拜。人对天地日月自然的敬仰尊崇是对的,人应有敬畏之心,这并非是迷信。
今天9月22号,阴历八月初七,今天亥时21点30交秋分了,秋分秋分,秋色平分,昼夜平分,阴阳平分,一年有两次,一次是春分,一次是秋分。因为太阳来回在南北回归线之间走动直射,春分,秋分在赤道上,夏至在北回归线上,冬至在南回归线上,由此产生了不同的自然景象特色。秋分在民间是有许多习俗的,竖蛋立蛋吃蛋是一些地方的习惯;秋来蟹肥,有的喜吃秋蟹;秋苋特鲜,吃秋菜防秋燥。
农谚语说“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齐”说的是什么意思?对农业生产有什么指导意义?
“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齐”,说的是如果白露节气前后有雾腾腾的天气出现的话,那么到之后秋分节气的时候,稻谷就会籽粒饱满,预示着农家人的水稻就要丰收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白露和秋分都是24节气之一,白露之后15天就是秋分。白露节气的到来,意味着昼夜温差要加大了,稻来到了灌浆成熟的关键时刻,只有足够大的昼夜温差,才有利于籽粒中的更多的淀粉形成。
文章TAG:秋分 秋分是什么意思 您知道什么意思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