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之,繁体字能写好的,简体字未必能写好。不必作茧自缚,该怎么练就怎么练,图三左边是苏东坡写的虎,右边是赵孟頫写得虎,古帖都是繁体字,临摹得多,所以比较熟悉,而对于脱不了帖的人,写简体反而找不到感觉,在日常学习中,特别是初学者,不要把繁体看得过于神圣,简体字能写好,繁体字绝对没有有问题。

1、毛笔写字怎么写好看?

毛笔写字怎么写好看

一,写不像咱办?要有整体意识,临一个字先看大的轮廓、动势,在大的结构准确的情况下,再关注细节。二,初学不宜频繁换帖,应集中精力,较长时间内练好一种碑帖,训练对碑帖的把握能力。三,刚开始练习书法写大一些,开始写慢一些,大一些。是因为这样调节控制的空间大,对领悟笔法的运笔过程容易一些,四,选适合自己的碑帖作范本。

挑自己有感觉的,字帖精神风格和自己格调接近的、经典的来临摹研究,五,临汉隶要注意什么?用笔老辣生涩是汉隶碑刻和帖学的区别之一。帖学运笔是平移运动,碑刻运笔中,笔画不仅有平移运笔动作,同时有上下顿挫和左右扭动曲行的动作,暗含波折起伏,写出苍茫,古拙老辣的碑刻线条质感。另外要注意写生动活泼,自然有意趣,赵仪碑,2000年6月四川芦山县在旧城改造挖地基时出土。

2、为什么用毛笔写书法不能写简体字,只能写繁体字?

2、为什么用毛笔写书法不能写简体字,只能写繁体字

对于真正的书法学习而言,重要的是笔墨章法与线条美学,跟简繁体本身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关系,但是,参赛作品、刊稿作品、展览作品一般不能简繁混用。这只是形式上的规定,也可以说是受“展览体”的思相流毒影响,反正规矩是人定的,在日常学习中,特别是初学者,不要把繁体看得过于神圣,简体字能写好,繁体字绝对没有有问题。

反之,繁体字能写好的,简体字未必能写好,什么原因?古帖都是繁体字,临摹得多,所以比较熟悉,而对于脱不了帖的人,写简体反而找不到感觉。我是边学书法边学点繁体字,重点必须是放在书写技能上,所以简繁混用对于我来说是家常便饭,想用繁体我就用繁体,想用简体我就用简体,一时想不起来的,干脆简繁并用,我觉得这并没有什么不可以,只要不影响阅读,有何原则性问题,书法艺术的内涵核心在笔法结体与行气章法,岂在于汉简体繁体的形式?不必作茧自缚,该怎么练就怎么练。

未来书法的文字表现形式,不仅可以简繁并用,甚至可以诸体兼用,楷草行在一篇作品中同时出现,穿插变化,我看也不是不可以,很多人反对简繁并用,或许是想在形式与精神上同时交会古人,因为繁体字本身带有一个时代的文化印记。另外,就是长久临帖读帖形成的审美习惯,我觉得,如果谈到时代印记,我们更要包容以简体甚至简繁并用来书写,因为这才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印记嘛。

3、为什么书法大部分要写繁体字呢?

首先,这个问题是有问题的,书法从审美角度和实用角度来说,是不一定非得用繁体字的。先从实用角度来说,中国文字的演变其实就是在一遍遍的简化,从甲骨文、金文(大篆)的象形、会意为主逐渐抽象为以形声为主的小篆,再由小篆简化成隶书,由隶书简化成草、行、楷三种书体。汉字演变的规律大致为:笔画的线条化、字形的符号化、结构的规范化等,

而这个字形的符号化,其实就是简化的另一种说法。那么,古人的简化字我们能接受,为什么今人的简化字我们不能接受?(虎字的演变过程,字体依次为甲骨文、西周金文、石鼓文、隶书、草书、楷书、行书)再从审美角度来分析简化字的创造并不是无源之水,不是一拍脑袋就冒出来的这些字,很多现在用的简体字都是在汉、唐都已经在用的俗体字,或者是用的行草书的字形。

例如为、亿等字,就是在前人使用的基础上进行的简化,这些字都是古人法帖使用的字,为什么他们能用我们就不能用?看上图,图一、图二为智永《真草千字文》里的内容,可以看得出我们现在用的实、车是从草书简化而来。图三左边是苏东坡写的虎,右边是赵孟頫写得虎,左边是我们今天用的简体虎,右边是繁体虎,能说左右这两个字谁好谁差吗?再者,有些简化字其实是优于繁体字的。


文章TAG:明字毛笔繁体字怎么写  毛笔  繁体字  明字  写字  好看  明字毛笔繁体字怎么写  毛笔写字怎么写好看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