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强制性征兵,没有人能够躲得过征兵。古代征兵方式与兵制有关,周代兵农合一,以井田为基础,采用六乡六遂制,每次征兵七户出兵一人,一个人一辈子服一次兵役,服役期间无须服其他现役,到了秦汉年间,秦朝征兵是以郡县为单位,每个县会派发一定的征兵数额,而征兵的方法则是由郡守来定,只要到了这个数量就可以了。
1、古代打仗的时候,怎么安抚前排士兵?
古代社会和我们今天不同,当兵并不是什么特别光荣的工作。一般当兵从军都不是自愿的,甚至有的时候,还需要用拉壮丁这种强征的手段。那么,既然当兵的很多都不是主动的,统兵的将军们,到底要用什么办法,才能让士兵们甘愿冒着生命危险去打仗呢?首先我们要看在古代的军队军人一边都是什么人,在古代封建制度影响下,阶级层次比较明显。
士农工商,再接下去就是杂役这一些的,古时候多是一些地痞流氓和社会底层的人士,为了搏条出路,才会积极主动的去参军。除了这些社会边缘人士以外,还有的时候,穷苦人家为了混口饭吃也会去当兵,混好了能挣个军功,若是混不好也是烂命一条,总比在家里饿死强。所以当时情况下,对于社会地位不高的人来说,当兵可以说是一条不错的出路,
其次,我们要看当时的一些制度。对于古代士兵而言,打了胜仗的话都是有奖赏的,这个奖赏不可能只有将军有,而是所有的士兵都有。就算是有战死沙场的,也会给你钱财来安抚你的家人,而如果你什么都没有孤苦一人的话,那就更没什么可担心惧怕的了。从汉朝开始,举孝廉制度开始施行,平民百姓想要做官,就只能从军。所以这种情况下,一般都是出于自愿,不需要什么安抚,你只要给他们如愿的奖励,设置好军功制度就可以了,
关于军功制度,比较好的例子是秦国的商鞅变法。秦国的商鞅变法后,商鞅变法定制为18级,统一六国后,确立了80级。军功爵位制度是看功劳的高低,是不受限于阶级背景的,奖惩分明、明文规定的军功制度,是激励将士们最好最有利的办法。这样会大幅度的调起大家的积极性,也让大家能更甘心的为君主帝王卖命,最后,只要你参了军,必定接受军队的思想洗礼。
2、古代是如何征兵的?
古代征兵方式与兵制有关,周代兵农合一,以井田为基础,采用六乡六遂制,每次征兵七户出兵一人,一个人一辈子服一次兵役,服役期间无须服其他现役,秦国从商鞅变法开始废井田,开阡陌,建立聚,亭,邮,乡,县制度,规定男子二十三岁时便须到管理田地的官员处报告登记,开始服役,其中兵役一年。秦始皇时兵役不足,便大批征调罪人和奴隶为兵,
至二世时征发过重,民不聊生。(头条南方鹏首发)西汉分郡国兵和中央兵,凡二十三到六十五的男子都要服兵役,为期二年,一年守京师一年守边境,东汉以并州幽州冀州为士兵主要来源,罢减郡国兵。三国后的各个朝代开始实行军户制,府兵制,士兵专业化,有的实行募兵,但征兵制一直作为补充存在,王安石变法一度使用民兵制,明朝的卫所制和元朝的军户制接近,清朝的八旗,绿营基本沿用,兵籍可以世袭,
3、古代征兵打仗,哪些人符合当兵的条件,若是家中独子,能否不去?
其实我们都知道中国古代史上有许多重大的战争,那么一旦有战争触发少不了的就是士兵组成的军队。在古代并不像现在是高科技作战,可以不用那么多的人力可以借助高科技去攻打对方,甚至可以接收无线电之类的,在古代冷兵器时代全都是靠人力物力来取胜的,如哪一方的兵力多那么就有很大的胜算。尤其是一支兵力强劲的兵队,秦朝之后实行的是郡县制,所以将会把征兵的名额放到每一个郡县当中,只要将这些人征兵的数目到了即可,汉朝也一直延续这个传统到了三国时期,也就是中国最动荡的那几百年当中又开始了连绵的战争,所以就出现了像木兰替父从军这样的励志故事。
因为这个时候每家每户的男丁都要出一个人,不论你家是年幼老少都要上战场,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强制性征兵,没有人能够躲得过征兵。像在诗圣的诗当中也有说出的就是大儿子上了战场死了小儿子还要顶上,甚至两个儿子都死了这家里面的老父亲要继续上战场为国家征战,这就是强制征兵所带来的隐患,人们都是不愿意的,但是没有办法迫于那么对于一些古代的士兵证的全都是被强迫参军的,不去就要被杀头。
文章TAG:古代怎么征兵打仗 打仗 古代 征兵 古代怎么征兵打仗 古代打仗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