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发愿经是否当天诵当天回向

《文殊师利发愿经》?诵任何经,都是诵完立即回向
哪天都行,每天都要把自己前世,今生所做的功德回向

发愿经是否当天诵当天回向

2,文殊菩萨诞辰日念什么经文

《文殊师利所说般若波罗蜜经》《文殊师利发愿经》《悲华经诸菩萨本授记品第四之一》等
文殊菩萨诞辰纪念日:农历四月初四。文殊菩萨出家纪念日:农历十月二十日。文殊菩萨成道纪念日:农历腊月二十二。

文殊菩萨诞辰日念什么经文

3,文殊师利发愿经

是的
yes
读经能净你的业知者领悟吧!
读任何大乘的佛经都会让您更聪明深入经藏 智慧如海
和做事一样,读只是知道的过程,了解经文的用意,依教奉行才是最重要的!!!

文殊师利发愿经

4,文殊师利发愿经是怎么回事

文殊师利发愿经   东晋天竺三藏佛陀跋陀罗译   身口意清净 除灭诸垢秽   一心恭敬礼 十方三世佛   普贤愿力故 悉睹见诸佛   一一如来所 一切刹尘礼   于一微尘中 见一切诸佛   菩萨众围绕 法界尘亦然   以众妙音声 宣扬诸最胜   无量功德海 不可得穷尽   以普贤行力 无上众供具   供养于十方 三世一切佛   以妙香华鬘 种种诸伎乐   一切妙庄严 普供养诸佛   我以贪恚痴 造一切恶行   身口意不善 悔过悉除灭   一切众生福 诸声闻缘觉   菩萨及诸佛 功德悉随喜   十方一切佛 初成等正觉   我令悉劝请 转无上法轮   示现涅盘者 合掌恭敬请   住一切尘劫 安乐诸群生   我所集功德 回向施众生   究竟菩萨行 逮无上菩提   悉供养过去 现在十方佛   愿未来世尊 速成菩提道   普庄严十方 一切诸佛刹   如来坐道场 菩萨众充满   令十方众生 除灭诸烦恼   深解真实义 常得安乐住   我修菩萨行 成就宿命智   除灭一切障 永尽无有余   悉远离生死 诸魔烦恼业   犹日处虚空 莲花不著水   遍行游十方 教化诸群生   除灭恶道苦 具足菩萨行   虽随顺世间 不舍菩萨道   尽未来际劫 具修普贤行   若有同行者 愿常集一处   身口意善业 皆悉令同等   若遇善知识 开示普贤行   于此菩萨所 亲近常不离   常见一切佛 菩萨众围绕   尽未来际劫 悉恭敬供养   守护诸佛法 赞叹菩萨行   尽未来劫修 究竟普贤道   虽在生死中 具无尽功德   智慧巧方便 诸三昧解脱   一一微尘中 见不思议刹   于一一刹中 见不思议佛   见如是十方 一切世界海   一一世界海 悉见诸佛海   于一言音中 具一切妙音   一一妙音中 具足最胜音   甚深智慧力 入无尽妙音   转三世诸佛 清净正法轮   一切未来劫 悉能作一念   三世一切劫 悉为一念际   一念中悉见 三世诸如来   亦普分别知 解脱及境界   于一微尘中 出三世净刹   一切十方尘 庄严刹亦然   悉见未来佛 成道转法轮   究竟佛事已 示现入涅盘   神力遍游行 大乘力普门   慈力覆一切 行力功德满   功德力清净 智慧力无碍   三昧方便力 逮得菩提力   清净善业力 除灭烦恼力   坏散诸魔力 具普贤行力   严净佛刹海 度脱众生海   分别诸业海 穷尽智慧海   清净诸行海 满足诸愿海   悉见诸佛海 我于劫海行   三世诸佛行 及无量大愿   我皆悉具足 普贤行成佛   普贤菩萨名 诸佛第一子   我善根回向 愿悉与彼同   身口意清净 自在庄严刹   逮成等正觉 皆悉同普贤   如文殊师利 普贤菩萨行   我所有善根 回向亦如是   三世诸如来 所叹回向道   我回向善根 成满普贤行   愿我命终时 除灭诸障碍   面见阿弥陀 往生安乐国   生彼佛国已 成满诸大愿   阿弥陀如来 现前授我记   严净普贤行 满足文殊愿   尽未来际劫 究竟菩萨行

5,给我点佛经

推荐搜索宣化上人讲解的佛经,通俗易懂
南无阿弥陀佛,般若波罗蜜多心经,金刚经,华严经,楞严经,涅盘经,佛说观无量寿经,佛说无量寿经,阿弥陀经,佛说阿弥陀佛经,佛说般舟三昧经,文殊师利发愿经,佛说无量清净平等觉经,遗教经,海意经,大乘同性经,十方随愿往生经,十善业道经,维摩经,陀罗尼经……,各人吃饭各人饱,个人生死个人了,个人能悟个人得。南无阿弥陀佛
《因果经》《罪福报应经》《分别善恶所起经》《父母恩重难报经》《四十二章经》《圆觉经》《金刚经》《地藏经》
阿弥陀佛! 佛经一般在寺庙里面都可以免费请到! 初学佛者,当先明因果,以《十善业道经》、《地藏经》为宜! 短小精湛的,以《心经》、《金刚经》多见!
开悟的楞严经 成佛的 妙法莲华经 建议你都看看吧
楞严经
大悲咒全文: 南无·喝啰怛那·哆啰夜耶· 南无·阿唎耶· 婆卢羯帝·烁钵啰耶· 菩提萨埵婆耶· 摩诃萨埵婆耶· 摩诃迦卢尼迦耶· 唵· 萨皤啰罚曳· 数怛那怛写· 南无悉吉栗埵·伊蒙阿唎耶· 婆卢吉帝·室佛啰愣驮婆· 南无·那啰谨墀· 醯利摩诃皤哆沙咩· 萨婆阿他·豆输朋· 阿逝孕· 萨婆萨哆·那摩婆萨哆·那摩婆伽· 摩罚特豆· 怛侄他· 唵·阿婆卢醯· 卢迦帝· 迦罗帝· 夷醯唎· 摩诃菩提萨埵· 萨婆萨婆· 摩啰摩啰· 摩醯摩醯·唎驮孕· 俱卢俱卢·羯蒙· 度卢度卢·罚阇耶帝· 摩诃罚阇耶帝· 陀啰陀啰· 地唎尼· 室佛啰耶· 遮啰遮啰· 摩么·罚摩啰· 穆帝隶· 伊醯伊醯· 室那室那· 阿啰嘇·佛啰舍利· 罚沙罚参· 佛啰舍耶· 呼嚧呼嚧摩啰· 呼嚧呼嚧醯利· 娑啰娑啰· 悉唎悉唎· 苏嚧苏嚧· 菩提夜·菩提夜· 菩驮夜·菩驮夜· 弥帝唎夜· 那啰谨墀· 地利瑟尼那· 波夜摩那· 娑婆诃· 悉陀夜· 娑婆诃· 摩诃悉陀夜· 娑婆诃· 悉陀喻艺· 室皤啰耶· 娑婆诃· 那啰谨墀· 娑婆诃· 摩啰那啰· 娑婆诃· 悉啰僧·阿穆佉耶· 娑婆诃· 娑婆摩诃·阿悉陀夜· 娑婆诃· 者吉啰·阿悉陀夜· 娑婆诃· 波陀摩·羯悉陀夜· 娑婆诃· 那啰谨墀·皤伽啰耶· 娑婆诃· 摩婆利·胜羯啰夜· 娑婆诃· 南无喝啰怛那·哆啰夜耶· 南无阿唎耶· 婆嚧吉帝· 烁大悲咒释义: 皈依三宝,皈依大悲渡世的观世音菩萨,世间感受一切恐怖病苦的众生,要誓愿宣说广大圆满无碍大悲救苦救难的真言,要看破生死烦恼,了悟真实光明,皈依于大慈大悲、随心自在的观世菩萨。祈求一切圆满,不受一切鬼卒的侵害,皈命于为观世音菩萨请说广大圆满无碍大悲心陀罗尼的本尊——千光王静住如来。能得清净圆明的光辉,能除无明挂碍的烦恼,要修得无上的功德,方不致沈沦在无边执著的苦海之中。 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常以诸佛菩萨的化身,悠游于大千世界,密放神通,随缘化渡,一如菩萨显化的狮子王法身,引导有缘众生远离罪恶,忘却生死烦恼,皈向真实光明。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以清净无垢圣洁莲华的法身,顺时顺教,使众生了悟佛因,大慈大悲的观世音菩萨,对于流布毒害众生的贪、瞋、痴三魔,更以严峻大力的法身予以降伏,使修持众生得能清净,菩萨更以清净莲华,显现慈悲,扬洒甘露,救渡众生脱离苦难。只是娑婆世界众生,常习于十恶之苦,不知自觉,不肯脱离,使行诸利乐的菩萨,常要忍受怨嫉烦恼。然而菩萨慈悲,为救众生痴迷,复显化明王法身,以无上智慧破解烦恼业障,远离一切恐怖危难。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显化之诸般法相,常在众生之中,随缘随现,使众生忆佛念佛,迷途知悟。 为使众生早日皈依欢喜圆满,无为虚空的涅盘世界,菩萨复行大慈大悲的誓愿,手持宝幢,大放光明,渡化众生通达一切法门,使众生随行相应,自由自在得到无上成就。菩萨的无量佛法,广被大众,恰似法螺传声,使诸天善神均现欢喜影相,亦使众生于听闻佛法之后,能罪障灭除,各得成就。不管是猪面、狮面,不管是善面、恶面,凡能受此指引,都能得诸成就,即使住世之黑色尘魔,菩萨亦以显化之大勇法相,持杖指引,渡其皈依三宝。南无大慈大悲圣观世音菩萨,愿诚心诵持此真言者,皆得涅盘。 大悲咒为任何学佛者所必修,犹金钱为世人所必具,此咒能圆满众生一切愿望并治八万四千种病。观世音菩萨白佛言:“如众生诵持大悲咒,不生诸佛国者,不得无量三昧辩才者,于现在生中一切所求若不遂者,誓不成正觉,惟除不善及不至诚”。皤啰夜· 娑婆诃· 唵·悉殿都· 漫多啰· 跋陀耶· 娑婆诃·

6,佛说文殊师利行经全文讲解及译文

佛说文殊师利行经 隋天竺三藏豆那掘多译 我豆那掘多,归命大智海毗卢遮那如来。 如是我闻: 一时婆伽婆,住王舍城祇阇崛山中,与大比丘众五百人俱,皆是大阿罗汉。诸漏已尽无复烦恼,三明六通具八解脱,慧心无碍具足清净。如是等五百比丘,各于自房结加趺坐,身心寂静三昧正受。尔时文殊尸利童真菩萨,为欲发起自身行法,令众闻知获大利故,最于先起,一一次第,遍观诸房,即见尊者舍利弗,独处一房折伏其身,结加趺坐入于三昧。尔时文殊尸利童真菩萨,见如是已,亦不发觉,更诣诸处,观察余房,如是展转乃至晨朝日初出时。当于是时,舍利弗等五百比丘皆已出定,是诸比丘及余比丘诸方来者,一切大众皆悉云集。 尔时世尊即于此时从坐而起,平身正直从容徐步,安谛而行如师子王,出于自房敷坐,一切大众左右围绕,敬念世尊不敢当前。尔时世尊处大众中为无上首,光颜巍巍犹若金山,乘大悲云雨诸法雨。 尔时文殊童真菩萨,于大众中问尊者舍利弗,作如是言:“我于向者遍观诸房,我时见汝独处一房,结加趺坐折伏其身,汝时为当坐禅耶不耶?” 尊者舍利弗即答文殊尸利菩萨言:“我于是时实坐禅耳。” 尔时文殊菩萨即复问于舍利弗言:“汝意云何?为当欲令有未断者,为除故坐禅耶?欲令有已断者,更除断故坐禅耶?为依过、现、未来三世法故,坐禅耶?为依色、受、想、行、识等五阴法故,坐禅耶?为依眼、耳、鼻、舌、身、意等诸根识故,坐禅耶?为依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法故,坐禅耶?为依欲、色、无色界等三有法故,坐禅耶?为依若内、若外、内外差别法故,坐禅耶?为依若身、若心、若身心名色法故,坐禅耶?如是等法,我已问汝,汝应速答,依何而坐禅乎?” 尔时尊者舍利弗即答文殊尸利言:“仁者,我今现见诸法乐行,念不忘故,而坐禅也。” 文殊尸利菩萨复更问于舍利弗言:“舍利弗!实有诸法,可得现见,乐行者念不忘不?” 舍利弗言:“仁者文殊!如是乐行之法,我实不见。仁者文殊!如是乐行之法我虽不见,而佛、世尊曾为声闻一切诸众,说寂定法,如是法者,我依行之。” 文殊尸利菩萨复问尊者舍利弗言:“何等诸法,如来曾为诸声闻众说是寂定,汝依行也?” 舍利弗言:“仁者文殊!有一比丘,依于过去、未来、现在诸法而行,略说乃至依心意等诸法如行。如彼行法,是佛、世尊为声闻一切诸众说是寂定,我依行也。” 文殊尸利童真菩萨复问尊者舍利弗:“汝言如来曾为声闻一切诸众,说彼三世乃至心意,我依行者。是事不然。何以故?即彼过去现无如来,彼未来世现无如来,现在世无彼如来。若如是者,一切诸法求如来身,皆不可得。汝今云何作如是言:我依过去未来现在诸法而行?唯舍利弗,过去际、未来、现在际,彼不为此、此不为彼,各各别异,不相为作,无有处所,亦无依住、无所住者,无有依处而可得也。复次,舍利弗!若有人言:过去、未来、现在于实际中,说有依处、说无依处者,当知彼辈诽谤如来,获大重罪。所以者何?彼真实际无忆、无念,亦无堕落;无有形色,无有相状,而可得者。唯舍利弗,真实际中,过去、未来、现在诸法实不可得,略说乃至心意等法,亦不可得。离于实际外,无一法而可得者。是故,说言名之为空。空故无法,无可显说。” 尔时尊者舍利弗,即问文殊尸利童真菩萨言:“如来可不住于实际而说法耶?” 文殊尸利菩萨即答尊者舍利弗言:“舍利弗!真实际中有何处所,而使如来住于实际说诸法乎?舍利弗!法本自无,云何如来住实际已说于诸法?非但无法,如来亦无。既无,云何而言如来住于真实际已,说诸法耶?所以者何?一切诸法皆不可得。如来亦尔,实不可得,所说法体亦复如是。时中不可得、非时中不可得、时非时中亦不可得。如来复非在说时中、不说时中,可得显现。所以者何?舍利弗,如来一切言语道断,无为、无作、无所安置。” 尔时尊者舍利弗复问文殊尸利菩萨言:“文殊尸利!如仁者所说,谁于此处堪为法器?” 文殊尸利菩萨即答尊者舍利弗言:“舍利弗,若有人能破坏世谛,亦复不当入于涅槃,彼人于此堪为法器。若复能于过去诸法不证、不说,未来诸法不证、不说,现在诸法不证、不说,彼人于此堪为法器。无烦恼见及清净见,无有有为、无为见者,彼于此说堪为法器。若无有我、亦无无我,于作行中不取、不舍,彼于此说,堪为法器。如是人者,虽能听受,亦不于是所说法中,取为决定了义说也。” 尔时尊者舍利弗复问文殊尸利菩萨言:“若如仁者所说,于是义中云何修行?云何教住?” 文殊尸利菩萨即语尊者舍利弗言:“舍利弗!若是义中可有言说,可得问言云何教住?于是义中既无言说断诸心行,云何问言?云何教住?” 尔时尊者舍利弗即白文殊尸利菩萨言:“仁者文殊!此义甚深,于是义中,少有证知者,少有受持者。何以故?一切学人诸阿罗汉等,于是地中,犹尚迷没,况诸凡夫,岂能于是甚深义中,能知能了?” 文殊尸利言:“舍利弗!诸阿罗汉于是义中,无有地分,所以阿罗汉无有地分可得住者。以无住故名阿罗汉,无得故名阿罗汉,言语道断故名阿罗汉。以言语道断故,所有阿罗汉地分行者,无有证处。以无有证处故,所有阿罗汉地分行者,以无为法得名,以不发故则名无为,无有作者亦无住处。云何名阿罗汉有所得地?诸阿罗汉者,不以名故,名为阿罗汉;不以色故名,为阿罗汉。唯诸凡夫,于名色中,妄作分别,如是名色实无分别。诸阿罗汉皆如是,知不生分别,是故诸阿罗汉,不以名不以色,名为阿罗汉,无有凡夫、无有凡夫法;无有阿罗汉,亦无阿罗汉法而可得者。是故阿罗汉不作分别,以无作行故,无有行处,无有作者,即是寂定。不作为有者,不作为无者,不作为非有非无者。若无作、无为是中不可得,彼得远离一切有,无心、无行可得,说言决定正住沙门果中。” 尔时文殊尸利童真菩萨如是说时,于大众中有五百比丘从坐而起,于世尊前高声唱言:“从今已去更不须见文殊身,亦复不须闻其名字,如是方处速应舍离,所有文殊一切住处,更莫趣向。所以者何?云何文殊烦恼、解脱,一相说耶?”五百比丘一时高声唱是言已,皆各背面出众而去。复作是念:“我等云何于佛、世尊自说法中,欢喜乐学修行梵行已。云何今日忽闻如是弊恶法乎?” 尔时尊者舍利弗见是事已,即告文殊尸利童真菩萨言:“文殊尸利!汝说是法,不欲令诸众生辈,决定了知如是法耶?” 文殊尸利菩萨言:“如是如是。” 尊者舍利弗言:“文殊尸利!汝若如是者,何故此五百比丘从坐而起,毁呰、诽谤仁者所说,现于佛前高声唱言:不须见文殊尸利,亦不须闻文殊尸利名,是方亦须舍,所有文殊一切住处,皆不须往。唱是言已,出众而去?” 尔时文殊尸利童真菩萨,即叹尊者舍利弗言:“善哉善哉,汝舍利弗,快能善说,彼诸比丘唱告之言。何以故?实无文殊而可得故。若实无文殊不得者,彼亦不可见、不可得闻,如是彼方亦须舍离。所以者何?所有文殊一切住处,是处及文殊,皆无所有。无所有者,尚不可亲近,亦可须舍。” 尔时文殊尸利菩萨如是说时,五百比丘还来入众,白文殊尸利言:“如仁者所说,非为我等,云何能知仁者所说?” 尔时文殊尸利菩萨即叹诸比丘言:“善哉善哉,如是如是。如来世尊、诸声闻众,于是法中,应如是作,莫须知之。诸比丘于是法中,亦须如是作,莫须知之,亦非不须知。所以者何?如是法者,即是常住亦名法界。若常住法界者,无忆、无念。无忆、无念者,一切无证、无不证。无不证者,亦非不证、不忆、不念,若如是知者,即名如来真实声闻弟子,名为最上,得言应供者。” 尔时文殊尸利童真菩萨说是语时,于彼五百比丘众中,四百比丘于无漏法中,心得解脱,一百比丘更增毁呰,起诽谤心,于现身中生,陷入于大地狱中。 尔时尊者舍利弗,即白文殊尸利童真菩萨言:“文殊尸利!仁者何故不顺众生而说法也?令是一百比丘退失堕落。” 尔时世尊即告尊者舍利弗言:“汝舍利弗莫作是言。所以者何?舍利弗!是一百比丘,若不闻是甚深法本者,当知彼辈,必定堕大地狱中,一劫受苦;从地狱出已,然后方得人身、人道。以彼诸比丘辈,闻是法本,甚深义故,所有恶业重罪,应堕大地狱中,一劫受苦。今日入于大叫唤地狱之中,一触受已,即得上生兜率天中受诸天乐。汝舍利弗当知,是诸比丘,闻此法故,速除多罪,暂少轻受。汝舍利弗当知,是一百比丘,于弥勒菩萨下生成道,初会说法,声闻众中,得阿罗汉果,尽诸有漏,无复烦恼,三明、六通、具八解脱,身心烦恼二余俱尽。是故舍利弗,宁于是法本修多罗中,疑心听受,不用成就四禅定心及四无量心,亦复不用具足成就四无色定心。何以故?虽复成就如是法者,若不闻是甚深法本,于烦恼中不得解脱生、老、病、死、忧悲、苦恼,我愍此辈说是法本。” 尔时尊者舍利弗,即白文殊尸利菩萨言:“希有希有,文殊尸利乃能善说如是法本,为欲教化诸众生故。” 文殊尸利菩萨言:“舍利弗!真实际者不增、不减,法界不增,不减,众生界者亦无增减。所以者何?如是等法,但有言说,无可得者。彼不为此、此不为彼,即自无、自有何依处。是故舍利弗,菩提者即是解脱也。何以故?所有法智无异处故,非作、非不作。若如是知,名为已入涅槃者。” 尔时世尊即告尊者舍利弗言:“舍利弗!如是如是,如文殊尸利菩萨所说,真实际中无增、无减,法界众生界亦无增减,不受烦恼、不受解脱。” 尔时世尊说是语已,为欲重明真实义故,复以妙偈而说颂曰: “过现未来法,唯语无真实, 彼若于实处,一相无差别。 若无相分别,是即有真相, 无相无分别,分别亦无相。 若不作分别,不了别涅槃, 是二皆魔事,智者应当知。 阴界诸入中,我虽名字说, 无生名字者,彼二还一相。 起心正分别,彼即成邪念, 妙智无分别,以有空行故。 分别有思量,无分别无思, 了别即是相,不了得涅槃。 若能如是知,名为大智者, 是故尽智者,得智无分别。 智能说于智,智说还自空, 是中能忍者,是名为大智。 假使满三千,七宝持用施, 忍信是法者,其福为最上。 假使亿劫中,施戒忍精进, 通辩成就福,不比持是经。 若持是经者,至真等即说, 是经功德力,彼悉当成佛。” 尔时,世尊说是法本修多罗偈时,一万杂类众生,远尘离垢,得清净法眼;五百比丘于无漏法中心得解脱;八万欲界天子未发心者,皆得发于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世尊尔时即授彼记:“皆于星宿劫中,得成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皆同一号名曰法开华如来至真等正觉。” 佛说是经已,文殊尸利童子、尊者舍利弗等五百比丘,天龙八部、诸鬼神等,闻佛所说欢喜奉行。
没看懂什么意思?

文章TAG:文殊师利  是否  当天  回向  文殊师利发愿经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