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怎么算日子

120
应该是过年8月27

怎么算日子

2,有没有一种能计算日期的软件

直接搜索日期计算器就能在线计算了,非常好用!
倒计时。软件
计算日期?
没见过,找到了也告诉我一声啊!

有没有一种能计算日期的软件

3,生辰八字中如何推算日子

凡事都有规律,我一点你就明。你首先记住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分阴阳。 地支:子-丑-寅-卯-辰-已-午-未-申-酉-戌-亥,也分阴阳。天干是庚开头的都是0年10,20,30~90,60年一轮回。辛开头都是01,11,21~91.甲开头的是04,14,24~94. 月的求法:立春日为界,前一天为头一年,月也是以立春为界,每年正月都是寅二卯三月辰~十一月子12丑。五年一轮。结论是甲·己之年起丙寅,乙·庚起戊寅,丙·辛起庚寅,丁·壬起壬寅,戊·癸起甲寅。日的求法:都是查万年历,也可记住某一天用掌法推算一年365天,六十天一轮多出5天,5年加起多出一个闰月,时的求法:甲·己之日-起甲子,乙·庚起丙子,丙·辛起戊子,丁·壬起庚子,戊·癸起壬子。明白了吗?

生辰八字中如何推算日子

4,年月日的计算方法

历法是推算年、月、日的长度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制订时间顺序的法则叫历法。以回归年为单位,在一年中安排多少个整数月,在一个月中又安排多少个整数天的方法和怎样选取一年的起算点的方法就叫历法。历法问题的复杂性全在于回归年和朔望月这两个周期太零碎,它们同日之间的关系,不像公里同米之间的关系那样简单;而且,它们彼此之间也不能通约。所以,历法总是顾此失彼,不能同时协调两个周期。由于这两个原因,历法一般地分为三类;太阴历、太阳历和阴阳历。侧重协调朔望和历月关系的叫太阳历,简称阳历;兼顾朔望月和回归年、历月和历年的叫阴阳历。 无论哪一种历法,都有一个协调历日周期和天文周期的关系间题。在原则上,历月应力求等于朔望月,历年应力求等于回归年。但由于朔望月和回归年都不是整日数,所以,历月须有大月和小月之分,历年须有平年和闰年之别。通过大月和小月,平年和闰年的适当搭配和安排,使其平均历月等于朔望月,或平均历年等于回归年。这就是历法的主要内容。

5,用天干地支怎麽推算每月日期

干支纪月推算 一、月干的确定,按照年干起月干口诀——“五虎建元歌”: 甲己之年丙作首,乙庚之年戊为头。丙辛之岁从庚算, 丁壬从壬正月求。戊癸甲寅建正月,十干年月顺行流。 其歌又曰: 甲己丙寅首,乙庚戊寅头。丙辛从庚寅, 丁壬壬寅求,戊癸甲寅居,周而复始流。 二、月支的确定相对比较简单,十二个月与十二地支对应如下: 正月寅,二月卯,三月辰,四月巳,五月午,六月未, 七月申,八月酉,九月戌,十月亥,十一子,十二丑。 这里需注意的是:月支的起始时间不是以每月初一为起点,而是以农历二十四节气为标准,这也是农历闰月不设独立的干支纪月的原因。: 寅从立春至惊蛰,卯从惊蛰至清明,辰从清明至立夏,巳从立夏至芒种, 午从芒种至小暑,未从小暑至立秋,申从立秋至白露,酉从白露至寒露, 戌从寒露至立冬,亥从立冬至大雪,子从大雪至小寒,丑从小寒至立春。
用天干地支怎麽推算每月日期? 年上起月歌;甲己之年丙作首,乙庚之岁戊为头,丙辛之年寻庚上,丁壬壬位顺流行,若问戊癸何处起,甲寅之上好追求。供你参考。

6,古代算年月日的方法是什么

天 干 (十干) 地 支 (十二支) 干支名称 甲、乙、丙、丁、戊已、庚、辛、壬、癸 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阳 甲、丙、戊、庚、壬 子、寅、辰、午、申、戌 阴 乙、丁、已、辛、癸 丑、卯、巳、未、酉、亥
哪个皇帝在位就用哪个皇帝计年,如咸丰在位的第三年即咸丰三年 月日用农历 还用生肖 天干 地之 计 六十一甲子
六十年一甲子以此纪年,月和日亦是如此
天干地支算法…六十年一轮回
丁亥年春节姗姗来迟,而中国古代历法系统中关于“春天到来”的另一个标志性日子“立春”却在10多天前就已到来。为什么这两个日子会相隔这么久呢? 对于北京古观象台的王玉民博士来说,这是两个经常会被问到的关于春的问题之一——另一个是“为什么有的年份里会出现两个立春”。王玉民解释说,这其实是由中国古代历法的特点造成的。中国古代历法“农历”,有的时候会被称为“阴历”。确切地说,农历是“阴阳合历”。 早期人类对天文学的认识,与历法的制定关系密切。 所谓历法,指的是推算年、月、日的时间长度和它们之间的关系,制定时间序列的法则。中国古人仰观天象,得出了有关日月变化的一系列规律:太阳的出没、昼夜交替为“日”;月相变化、月轮盈亏为“月”;禾谷成熟的物候、寒来暑往的周期为“年”。以月亮(太阴)圆缺变化作为计年标准的历法叫“阴历”,而按照四季变化,以太阳运行为标准的历法叫“阳历”。我国所实行的农历,用严格的朔望周期来定月,又置闰月使年的平均长度与回归年相近,兼有阴历月和阳历年的性质。这一特性造成了立春与春节间隔时间的变化。 中国传统的农历则把日月合朔(太阳和月亮的黄经相等,月亮看不见)的日期作为月首,也就是“初一”。望日(月圆的时候),则是“十五”。月球相对于太阳绕地球公转一周,称为朔望月。另一方面,“二十四节气”按照寒暑情形,敬授农时,以太阳运行为标准。两者周期并不同步,这就导致了春节与立春时间间隔的变化。 置闰是阴阳合历带来的另一个难题。朔望月的平均长度约为29.53日,因此阴历规定大月30日,小月29日。这样一年12个月,是354天或355天。而阳历则以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的时间为一年,大约为365天。 由此,阴历与阳历一年相差10天左右,三年就要相差一个多月了。这样,每两三年就得增加一个“闰月”。具体的置闰方法,最初是“三年一闰”,但随着历法计算的不断精确与深入,置闰法逐渐发展,并最终定型为“十九年七闰”。 刚刚过去的丙戌年是闰年,且置闰于七月,一年长达385日,所以,丁亥年的春节也便姗姗来迟,到公历2月18日才开始新一年的轮回。 王玉民指出,一般来说,春节移到公历1月下旬时,就要置闰月了。插入闰月后,农历的这一年就会超过380天。这样就会把相隔365天的两个立春都包容进来。农历该年的年初必有一个立春,年尾也会有一个立春。刚过去的丙戌年就是这样一个年份。
农历和公历

文章TAG:算日子  怎么算日子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