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在二战认知上,头也不回的迅速倒向西方的乌克兰和波兰,近些年来,从不吝惜抓住一切场合,打脸俄罗斯。早在2015年,乌克兰就公开表示,今后不会依循旧规,在5月9号纪念“伟大的卫国战争”,也不再参加莫斯科胜利日阅兵等俄罗斯官方举行的纪念活动;而选在8日与欧洲国家同庆二战胜利。只是,好像这么多年过去了,人家欧洲也没邀请过乌克兰纪念5月8号的“二战胜利日”。
到了今年1月27日,波兰举行了奥斯维辛集中营解放75周年纪念活动,在普京不在场的情形下,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成了“主角”。在发言中,泽连斯基充分发挥了演员功底,声情并茂的讲述了冲破集中营大门的乌克兰坦克兵,和乌克兰第一方面军的功绩,对苏联红军的贡献和牺牲,只字未提。发言现场,波兰总统杜达与泽连斯基一唱一和,互相追捧,通篇唯一提及苏联的,就是控诉了苏联伙同德国发动二战,瓜分波兰(实际上,说苏联发动二战有点过了,但是合伙瓜分波兰倒真属于史实)。
这番演绎之下,给人的感觉就似乎是,苏联和德国发动了二战;而最终摧毁法西斯,解放了奥斯维辛集中营和东欧国家,是当年的乌克兰......可是,要追溯“乌克兰打赢二战”的这番说辞的相关历史依据,貌似仅仅源于——打开奥斯维辛集中营大门的,是当年苏联红军乌克兰第一方面军的坦克兵。要非强做联系的话,貌似只能这么解释了。
然后,时间一晃,到了今年3月,乌克兰公开发表官方声明,又一次强调了,总统弗拉基米尔·泽连斯基不会参加2020年莫斯科方面任何有关“胜利日”的纪念活动。再接着,捷克境内也出现了“异动”。2020年4月3日,在捷克和俄罗斯官方及民间的各种口头较量之后,疫情当下,位于捷克首都布拉格的苏军将领伊万·科涅夫元帅纪念碑还是被强行拆除了。
然而,布拉格的美丽风貌和宏伟建筑之所以能保存至今,科涅夫元帅是有不可磨灭的功劳的。在二战史中,科涅夫不仅是与朱可夫、罗科索夫斯基齐名的元帅,而且也是率苏军攻克柏林,解放捷克首都布拉格的重要功勋将领。在从纳粹手中解放布拉格时,科涅夫元帅禁止使用远程重型火炮,选择了更残酷的近身战斗,从而让这座城市得以完整的保存下来。
为此,苏军牺牲了12000官兵。(1945年,在布拉格城内受到群众英雄般热烈欢迎的苏军)之后,科涅夫元帅在捷克斯洛伐克(当年还是一个国家)一直以“解放者”的形象传承了数代。这次被拆掉的塑像,还是上世纪80年代初,为了纪念为从纳粹德国手中解放捷克斯洛伐克人民而牺牲的苏军,当地人通过捐款的形式,修建而成的。
在塑像被拆除的前一日,俄罗斯总统普京也为此新签署了一项联邦法律。规定,俄罗斯将对破坏或损坏为保卫祖国牺牲的军人墓地和纪念碑的人追究刑事责任,境外活动也是一样。当然,虽说立了法,但毕竟事儿发生在捷克境内,也只能打个嘴仗。显然,面对前势力范围内国家主动投靠西方,亵渎二战和苏军功绩的行为,俄罗斯政府确实需要出手了。
文章TAG:纪念日 抗战 胜利 日子 9月3日什么日子 抗战胜利纪念日为什么是9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