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之,不光是农村,应该说在所有国人的心里,“切莫迁坟、十迁九败”这种观念仍然普遍存在,这并不单单是迷信,更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XX。我不知道用哪个词表达,所以用“XX”代替,如果大家也和我有同感,在评论区说出你认为的XX。当然了,如果不认同我的观点和感受,就直接XX了。我是一直专注三农,服务农村农民的基层微课堂,欢迎评论区交流探讨,也可以私信,我一定会尽心一一回复。
今天处暑,为何农村的老人说今天下雨不好,有啥说法吗?
今天是8月23号,已经是2019年农历二十四个节气中的第十四个节气“处暑”了。说到“处暑”,民间的谚语很多,像什么“立秋下雨人欢乐,处暑下雨万人愁”,“处暑雷唱歌,阴雨天气多”,“处暑不消暑,好似秋老虎”等,都是比较有代表性的。那村里的老农为什么会说今天下雨不好呢?处暑之后,太阳直射点继续向南移动,太阳辐射逐渐减弱,影响我国的副热带高压跨越式南撤。
在开始影响我国的冷高压控制下,东北、华北、西北雨季基本结束。然而,称雄了一个夏季的副热带高压,有时候并不肯轻易让出主动权,心甘情愿地退到西太平洋的海上去。在不肯南撤的副热带高压控制下,南方地区往往会感受到秋老虎的余威,使华南、西南、华西地区的雷雨天气仍然比较多。农村老人之所以会说处暑下雨不好,是因为民间向来有处暑这天下雨,秋季丰收将不保和秋老虎会回来的认识和说辞。
一种原因是认为秋季雨水多,气温降低,光照强度相比于夏季明显不及,雨后的水分蒸发比较慢,容易导致水稻、谷子等农作物倒伏发霉,还会影响成熟后的机收。另外呢,就是绵绵秋雨也会给地里的各种叶菜造成很大危害。处暑下雨,秋老虎就要回来,雨水就会很多,影响农作物收获。这样的民间说法,当然不能说没有一定的道理。但严格说来,其实并不适用于任何年份。
“计划赶不上变化快”,凡事总是有所例外的。普遍的规律是,处暑后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下降,冷空气活动增强,降雨会减少。处暑下雨,证明冷空气活动频繁,有时会带来一段绵绵秋雨。但也并不绝对。过往的年份已经有事实证明,处暑下雨,凶猛的秋老虎有时会发威呈强,有些年份也并没有出现。辩证地认识问题,辩证地看待多种多样的民间谚语,只有“辩证”才是颠簸不破的真道理。
清明祭祖的时候是先修坟还是先烧纸钱呢?程序有什么讲究呢?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就要到了,这是一个祭拜祖先、修坟立碑的节日,这个节日也是已经流传了几千年,我们中国人的讲究,不忘祖先,这是一个很好的传统。清明是一个节日,同时也是一个节气,是唯一个有双重身份的节日。在这一天上坟是一种祭奠先祖,同时也是体现孝心的很好的形式。我们平时很少有时间去上坟,借清明节去看一看,在坟头上加点土,有漏洞或坍塌的地方补一补,的确是件好事情。
那么我们在祭祖的时候,是先修坟还是先烧纸钱呢?这个是有讲究的,因为我们祖先的坟地,在野外,并不经常去整理,肯定是长满了野草,如果就这样直接就去烧纸钱,那肯定是不行的,显得没有孝道,自己的祖坟都不去整理,就直接烧纸钱,也是对祖先的不敬。所以,在祭祖的时候,一定要提前一两天到坟地上整理坟地。也就是在清明节前两天就应该去修好坟地,因为,有一些坟地,日久失修,会有坍塌,坟上的土也会流失,所以必须把这些都修理好,还要把杂草也除去,把墓地平整一下,看起来也舒服,也显得对祖先的敬畏。
我们在修祖坟的时候,切记不要乱动坟上的石头,不能因为它不好看而换掉,而是只能,从外边再找别的石头加进去,让其更稳固就好。坟上的土也一样,不能因为多而铲掉,总之是只能增加,不能减少。现在有很多人,总是把祖坟修理得富丽堂煌,这样做并不是好事,坟地主要是在野外,要有草有树木,如果把坟地整得一棵草都没有,那就失去了坟地的意义,也可能因此,把兴旺的家庭败落下来。
当把坟地整理好之后,最好也是等到了清明节那天的早上,带上祭品、香火、纸钱等等去拜祭。拜祭的时候,也是等你上香,摆好祭品了再烧纸钱,可以放鞭炮的地方,就放一些鞭炮。如果,附近有森林或草木太多则一定要注意防火,也不要放鞭炮。当然,有一点必须注意,一定要做好降火意识,烧完纸钱,祭拜完成,必须看好烧纸的火要完全灭掉才能离开,确保安全。
文章TAG:说法 迁坟 新坟 雨淋 下雨 迁坟下雨有什么说法 雨淋新坟在风水当中有什么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