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梦见别人给我写诗
酬和诗不仅是古代诗人们表达志趣,交流感情的常见方式,同时也是当今诗人们进行诗歌创作的表现手段。我和我的诗友们也常有诗歌的唱和。
其实,酬和诗也是一种特殊的句式仿写,训练写酬和诗,可以提升句式仿写能力。所以,我们有必要了解和掌握酬和诗的基本写法。
一、何谓酬和诗
1.酬和诗,是诗人相互间应答酬谢所作的诗词,也称为唱和诗。“和”读hè ,是唱和,和答,附和的意思。酬和旧体诗词创作中比较常见的现象。
唱和,是歌唱的一种形式,原指歌唱时此唱彼和,即有人先唱,随后有人跟着和。“和”,是指声音相应,要依据原作者的诗词体裁、题材、原韵,或原作者“唱”的思想内容,作诗词和答。唱和之作,内容上要有衔接、呼应,一般都有一个共同的主题。《诗·郑风·萚兮》有“倡予和汝。”唐陆德明释文:“倡,本又作唱。”后来成为诗人们作诗、情感交流的一种创作形式。
2.酬和诗与句式仿写、对联的关系:
(1)句式仿写:就是仿照所给句子的句式特点再造一个句子。例如:
原句:教室的前方有一块黑板,不,那不是黑板,那是老师播种知识的沃土。
仿写:学生的面前堆着一叠书,不,那不是书本,那是学生通向成功的阶梯。
基本要求:①内容相关,②结构相似,③修辞相同,④句式整齐。
(2)对对联:即根据所给上联写出下联,或者给出下联对出上联等。例如:
上联:书山有路勤为径, 上联:黑发不知勤学早,
下联:学海无涯苦作舟。 下联:白首方悔读书迟。
基本要求:①内容相关,②字数相等,③词性相同,④结构相似,⑤平仄相对。
3.唱和诗的基本特征和衡量标准。
由对联和句式仿写的特征归纳唱和诗的特征。
基本特征:①内容相关,②字数相等,③结构相似,④押韵对应,⑤平仄相符。
因“平仄相符”甚至押韵的一些细则都较为复杂,中学生可暂时忽略。
二、酬和诗的种类
从形式上看,酬和诗可分为和意与和韵两大类。
(一)和意诗,即只酬和原唱诗的诗意,两者之间只求内容相关,而押韵的韵脚可以不一样。例如,唐代诗人朱庆馀和张籍赠酬诗。
近试上张籍水部
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朱庆馀这首诗虽然明写闺情,实是以新妇喻自己,将夫婿比张籍,用舅姑即公婆来暗指主考,“画眉深浅”则指自己的诗文。该诗含蓄而有余味,得到了张籍的赞赏。
酬朱庆馀
张籍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张籍这首酬和诗同样是明写妆容既美、歌喉又好的女子,实际是对朱庆馀才华的赞赏和前景的看好,有明显的暗示作用。
最初的唱和对于押韵没有要求,只需要在诗意上有所呼应就行了。例如,永贞革新十年以后,柳宗元与刘禹锡二人回京没有多久又一次被贬,柳宗元与刘禹锡告别时,先做七律一首,刘禹锡回和了一首。
柳宗元《衡阳与梦得分路赠别》:
十年憔悴到秦京,谁料翻为岭外行。伏波故道风烟在,翁仲遗墟草树平。
直以慵疏招物议,休将文字占时名。今朝不用临河别,垂泪千行便濯缨。
刘禹锡《再授连州至衡阳酬柳柳州赠别》
去国十年同赴召,渡湘千里又分岐。重临事异黄丞相,三黜名惭柳士师。
归目并随回雁尽,愁肠正遇断猿时。桂江东过连山下,相望长吟有所思。
这两首都是七律,但是押韵完全不同,柳宗元押青、庚韵,刘禹锡押支韵。
据考证,唐代元稹(字微之)与白居易(字乐天)同科及第,结为终生诗友,同倡新乐府运动,共创“元和体”,世称“元白”。两人唱和的诗歌最多。
文章T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