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们就没有这样幸福,皇帝的重任是不可以托付给旁人的。统一工装,头顶重冠在中国古代,皇帝的穿戴是不能由着自己喜好进行的,以明清两代的皇帝为例,每天在紫禁城里的工作和生活都是有严格规律的,批阅奏折也是皇帝每天都要处理的政务,勤政的皇帝常常会批阅奏折到深夜,当然也不是所有皇帝都能做到的。

1、你觉得古代哪个皇帝的名号好,你知道他名字的由来吗?

你觉得古代哪个皇帝的名号好,你知道他名字的由来吗

我是花开时节思春秋,也来说一个比较偏的,看似不幸、其实日子过得不错的皇帝——东汉末代皇帝刘协。皇帝档案姓名:刘协字号:合或伯和谥号(魏):孝献皇帝谥号(蜀汉):孝愍皇帝别称:董侯、汉献帝其他职务:渤海王陈留王山阳公出生时间:181年4月2日去世时间:234年4月21日在位时间:189-220年年号:初平、兴平、建安、延康民族:汉族出生地:洛阳父亲:汉灵帝刘宏母亲:王荣(后追谥灵怀皇后)陵墓:禅陵所处时代:汉末三国汉献帝名、字、谥号的由来汉献帝,姓刘(这是汉朝国姓,没毛病),名协,字合或伯和,

名和字的由来据范烨编、李贤等注《后汉书》卷九孝献帝纪第九所注的记载:协之字曰合。《张璠记》曰:“灵帝以帝似己,故名曰协,”《帝王纪》曰:“协字伯和。”据此推测,可能是汉灵帝看着险些出生不了的第二个儿子像自己,故名曰协,取其符合、相同之意,这样,《后汉书》注中所说的刘协字合,与名是相配的。当然这个字合,一般资料中少见,

而常见的字是伯和,则是取协字的本意以相配。但是,为什么会有代表老大的伯呢?取字为和、仲和、子和才是合理的,不解,从字源上分析,协是会意字。字形由表示众多的“十”和表示把多股力量合成一股力量的“劦”字组成,“劦”与“协”在甲骨文中本是一个字。《说文解字》解协字为:众之同和也,从劦从十。谥号的由来范烨《后汉书》卷九孝献帝纪第九的记载:魏青龙二年三月庚寅,山阳公薨,

自逊位至薨,十有四年,年五十四,谥孝献皇帝。八月壬申,以汉天子礼仪葬于禅陵,置园邑令丞,魏国为刘协所上的谥号为:孝献皇帝。汉朝以孝治天下,皇帝谥号上都会加一个孝字,献,才是真正的“盖棺论定”。谥法上,聪明叡哲曰献,知质有圣曰献,献为聪明睿智,向惠好德,智质有理。这个谥号还不错,老曹家还是比较够意思,没有亏待这位禅让的逊帝,

不像作为皇叔的刘备,为了称帝的需要,给刘协上了一个孝愍皇帝的谥号。汉献帝简历出生汉献帝刘协,无疑是生不逢时,没有赶上大汉帝国的好时候,当然,如果赶上好时候,非嫡非长的,可能也不会有机会坐上皇帝的宝座。虽然出生的时机没有选好,但刘协的命还是很硬,顽强地从生母王美人的肚子里生了出来,刘协的父亲灵帝,很喜欢这个次子,估计是因为这个皇子“似己”。

董侯因为担心受到何皇后迫害,刘协出生后便交由董太后抚养,这才有了“董侯”的别称,这也为董卓进京掌权后废少帝改立刘协埋下了伏笔(董卓与董太后同族),不久“后鸩杀美人”,刘协幼小时便失去了母亲。后来,灵帝想立刘协为太子,但种种图谋没有成功,封王中平六年(189年)四月,灵帝病重去世,汉少帝刘辩即位,封刘协为渤海王,宦官之乱后,改封陈留王。

登基不久,董卓入京,自封司空,权倾朝野,于189年9月28日,废黜少帝,立刘协为帝,流浪皇帝紧接着,关东诸侯讨董,董卓还都长安,刘协开始了流浪之旅。袁山松在其《后汉书》中这样评说:献帝崎岖危乱之间,飘薄万里之衢,萍流蓬转,险阻备经,自古帝王未之有也,董卓被王允和吕布诛杀后,董卓部将李傕等攻入长安,再次挟持了刘协。

后来,刘协乘乱逃出长安,傀儡之君196年,曹操迎接刘协,迁都许县,挟天子以令诸侯。在许都的日子虽然仍旧担惊受怕,但总算结束了流浪生活,于是,刘协过起了顶着皇帝名号实为傀儡之君的建安宫廷生活,建安的年号,一用就用了将近二十五年,建安是在汉末历史中最精彩的一个时期,官渡之战、赤壁之战、渭南之战等著名战役都发生于其间。


文章TAG:测测  皇帝  古代  名号  测测你是古代的哪个皇帝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