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一问题是,为什么清明不上坟。这个问题是,为什么清明不能上两家坟,俗话说“早清明”、“晚十月一”,所以立碑也要遵循这个原则,清明立碑要在清明前立好,不能在之后立,阴历十月一立碑的话,之后立,当然也可以之前立好,比如,清明节上坟,这基本上是大家的共识,现在却要提出清明不上坟,请问。
1、为什么清明节不能上两家坟?
上面一问题是,为什么清明不上坟?这个问题是,为什么清明不能上两家坟?这两个问题岂不是自相矛盾?后者否定了前者,又出新的花样。我不知道这些清规戒律是自古有之,还是有人杜撰,作为一个年逾古稀的老人,一个农村长大,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从来没有听说过这些规矩,固然,民间的风俗习惯,各地都有差异,这很正常,相临的两个县,其祭祖的时间与方式,往大相径庭。
说到底,追思怀逺,祭祖思源,感恩戴德,不忘先人,这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这个内容是相同的,至于采取什么形式,我认为那是不可以丶也不必要强行规定的。比如,清明节上坟,这基本上是大家的共识,现在却要提出清明不上坟,请问:哪天该上坟?又比如,现在许多独生子女都面临着奉养孝敬两姓长辈的问题,女性上坟,一天上两家的坟是很正常的事,
2、清明节给去世的老人立碑,为什么有些碑上有个所谓的帽,有的没有,为什么?
立碑都是为了纪念先人功德。有没有碑帽(就是碑首)是无所谓的,公墓里面有各种档次的墓型,都是统一造型,有的有碑帽,有的就没有,不是立碑人决定的。外面立的碑那就各凭各家想法了,有条件的就是全套碑,碑首、碑身、碑座都有,前面还要加上供桌。甚至周围加上栏杆也是有的,立碑是个很复杂的事,家族碑、祖父母碑、父母碑、夭亡碑都不同,碑的大小、形制都有区别,单独立和同时立也不一样的规制。
最后还有一个元素,如果政策不允许立碑或者坟地在别人家田地里,你立的碑也不能太张扬,不光不能有帽,碑还不能太大,有个标记就行了,历史上流行墓志铭的时代就是政府不准立碑,只好刻一块墓志铭同棺椁一块下葬的。俗话说“早清明”、“晚十月一”,所以立碑也要遵循这个原则,清明立碑要在清明前立好,不能在之后立,阴历十月一立碑的话,之后立,当然也可以之前立好。
文章TAG:清明节 立碑 两家 清明节为什么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