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炭纪时期的地球含氧量很可能达到了35%左右的水平,是要明显高于目前地球21%左右的水平的,当然氧含量也不能无限的高,一旦再高,生物可能就会出现氧中毒的情况。
石炭纪为什么会出现巨型蜻蜓和巨型蜈蚣,那时的昆虫体型为什么都很大?
石炭纪号称“巨虫时代”,氧含量升高是造成这一现象的核心原因。所谓石炭纪,太高处于28400万—36000万年之前,前后大约延续了6500万年左右的时间。前接泥盆纪,后续二叠纪。石炭纪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陆地面积不断增加,气候非常的温暖,空气非常的湿润。由于植物的大规划演化发展,惊人的蕨类森林直接导致了地球含氧量的持续提升,因此陆地生物也得到了史无前例的发展,也正是由于含氧量及气候环境的改变,也直接导致了各种大型昆虫的诞生。
石炭纪时期的地球含氧量很可能达到了35%左右的水平,是要明显高于目前地球21%左右的水平的,当然氧含量也不能无限的高,一旦再高,生物可能就会出现氧中毒的情况。石炭纪的各类代表性巨型生物。巨型蜘蛛:大小比人的头部还要大,拥有自己的洞穴,通过蛛丝探索外界及捕猎其它生物。巨型马陆:长度达到了惊人的3米之多,身体外部有着厚厚的盔甲保护,是地球历史上最大的节肢类动物。
巨型蜻蜓:石炭纪的蜻蜓与今天的蜻蜓是有着巨大的差异的,那个时期的蜻蜓翼展超过1米多,比现在的很多大型鸟类都要大。总结:归根结底,石炭纪之所以有大量的巨型昆虫,主要得益于氧含量的升高,另外植被的茂盛也为这些昆虫提供了很好的庇护所及食物来源。因此在地球历史上只有这个时期的昆虫体积非常巨大,后期伴随着地球整体气候及氧含量的变化,各类昆虫也开始逐步向小型化演化了。
文章TAG:胃炎 蜈蚣 慢性 什么容易出现蜈蚣 慢性胃炎吃什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