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二战时期的日本国内,普通日本人在军国主义洗脑下,对轰炸他们的美国军队也称为“鬼”,但不叫鬼子,而叫“鬼畜”,对强大凶狠的美国和英国,骂称他们为“鬼畜英美”。鬼子,原意为鬼,见不得光、不在人世之意,起初为不屑一顾的鄙视之意,后为恶魔之意,国人习惯用鬼子二字称呼来华的外国人,意思是对方为偏远森林之野蛮人、原始人,鬼一样的野人。

1、为什么抗日剧,抗美剧中的敌人叫做“日本鬼子”“美国鬼子”?

为什么抗日剧,抗美剧中的敌人叫做“日本鬼子”“美国鬼子”

鄙视的说法。鬼子,原意为鬼,见不得光、不在人世之意,起初为不屑一顾的鄙视之意,后为恶魔之意,国人习惯用鬼子二字称呼来华的外国人,意思是对方为偏远森林之野蛮人、原始人,鬼一样的野人。清代进士陈康琪的《燕下乡脞录》,在这本书中第九卷,记录着“以西人初入中国,人皆呼为鬼子也”的句子,由是对不友好的外国人统称为“洋鬼子”。

其实,用恶魔、魔鬼来代称凶残的军队,日本也有这样的习惯,在二战时期的日本国内,普通日本人在军国主义洗脑下,对轰炸他们的美国军队也称为“鬼”,但不叫鬼子,而叫“鬼畜”,对强大凶狠的美国和英国,骂称他们为“鬼畜英美”。可见,东方人用鬼来指代敌人有很深底蕴的,意味着敌人的强大、恐怖、凶恶之意,也有贬低、鄙视、讽刺之意,

2、为何叫日本人“鬼子”?

中国很多人都喜欢称日本人为“鬼子”,一般说法是这样的称呼是来自于二战时候,主要原因就是因为日本的侵华战争,所以起了这个名字来骂他们。而对于“鬼子”这样的说法,并不是二战时候才有的,它的出现更加早,比如陆游《北窗病起》诗:“更事天公终赏识,欺人鬼子漫纵横,”《聊斋志异·画皮》中“鬼子”也是道士对魔鬼的蔑称。

所以看到这儿,大家应该就就会明白鬼子并不是专门指这个日本人,而是早就有的,所以认为鬼子专门说的是日本人一定是一个误解。在历史上,“鬼子”一直都是一种贬义的词汇,一直到清朝末年的时候,随着列强的入侵,在中国的外国人越来越多,那个时候闭关锁国的国家,哪里会有什么机会见到洋人,而且这些和自己长得不一样的人,在自己的地盘做尽坏事儿,烧杀抢掠,中国人当然就不乐意啦,所以就称呼这些外国人为洋鬼子,

而到了二战的时候,侵略中国的主角就变成了日本,那些西方人都忙着在别的地儿打仗了,所以这个时候“鬼子”变为了日本兵,而持续十几年的战争打下来,“鬼子”也成为了中国热对日本兵的专称了,表达着我们对于日本侵略者的愤怒以及蔑视。但是这个鬼子是怎么叫出来的呢?其实这是起源于清朝使臣出访日本期间的一则典故,而且据说这个还是一个对联典故。

甲午海战之前,清政府派李鸿章出使日本,在谈判结束之后,双方举行联合的记者会,日本人这个时候已经是骄傲到了极点,不仅想在武力上让大清国臣服,而且在文化上也是要让清政府自愧不如,在记者都到齐之后,日方提了一个风牛马不相及的问题:“我们日本有一上联,非常简单,可是我们都对不出来,所以只能求文化深厚的清国来对了。

”这在当时来看真的是新鲜事儿了,记者们也都准备来看一场好戏,日本人亮出白绢上书写的上联,上联是这么写的:“骑奇马,张长弓,琴瑟琵琶,八大王,并肩居头上,单戈独战!”笔者来解释一下,其实这个上联就是日本人在向中国示威呢,上联的意思就是说,日本兵强马壮,驾驭的是奇异的千里马,大王就有八个,而且他们有谋略。

示之以文德,陈之于武功,日本“单戈独战”可踏平中国,而当全场人都为清国捏一把汗的时候,李鸿章决定自己来回复,先要求日方为自己磨好墨,然后在铺上白绢,这才开始写:联曰:“倭人委,袭龙衣,魑(chī)魅(mèi)魍(wǎng)魉(liǎng),四小鬼,屈膝跪身旁,合手擒拿!”记者看到之后,个个觉得这个个拍手称奇。


文章TAG:鬼子  日本  为什么叫日本鬼子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