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则是部族的宗支的代称,描绘某一部族和某一国家时都冠以姓。改姓一般都是特殊原因,比如过去的上门女婿的孩子都跟随母亲的姓氏,现在好像也是这样的,汉朝的刘姓、隋朝的杨姓、唐朝的李姓、宋朝的赵姓等,现在这些姓氏的人口数量排名都在前二十名以内,在甘肃省平凉市泾川县有一个完整的完颜姓氏的村庄,全村有5000余人,绝大部分姓完颜。

1、慕容姓氏的人的后代都去哪了?为什么有些人认为现在慕容姓氏的人很少?

慕容姓氏的人的后代都去哪了为什么有些人认为现在慕容姓氏的人很少

东晋十六国时,慕容氏建立前燕、后燕、西燕、南燕,辉煌七十余年。慕容姓当今罕见,目前主要在广东高要,甘肃庆阳、西峰、镇原有较大家族,国内最大的慕容氏聚居地在广东高要,约有五六千人。主要在白土镇幕村,大旗村,莲塘镇波河、石脚村,马安镇马安村。感兴趣的话可以看我两篇文章《从康熙重臣慕天颜了解史志所见的甘肃静宁慕容氏(慕氏)家族》和《现存古复姓——慕容,国内最大的慕容姓聚居地,广东高要》,

2、鲜卑族人为什么都是复姓?并且都很牛逼很有意境的样子,比如:拓跋,慕容,宇文,独孤?

鲜卑族人为什么都是复姓并且都很牛逼很有意境的样子,比如:拓跋,慕容,宇文,独孤

上古华夏子孙有姓也有氏,而氏多为复姓氏。例如公孙氏丶司马氏、有巢氏、盘古氏丶康回氏丶柏皇氏丶方雷氏、公共氏丶伊祁氏,而姓则是部族的宗支的代称,描绘某一部族和某一国家时都冠以姓。例如上古时的孤竹国,国主为檀氏,属子姓,就可以说有国名曰孤竹,其国姓子,《山海经》有时也是这样介绍各方国的,大家可以去看一看。

3、司马、上官、独孤、欧阳等等这些复姓都去哪儿了,复姓的人怎么这么少见?

司马、拓跋、慕容、耶律、完颜、独孤、欧阳、上官等复姓人口在现在人口数量统计占比上比较少,有很多复姓姓氏的人口全国只有几万十几万人,少的只有几千人,中国有人口十几亿,人口少自然见到的概率也就少了。中国人口数量最多的复姓是欧阳,第六次人口普查时有90.1万人,人口数量排名在169位(2013年排名),复姓人口数量为什么少?在古代复姓人口数量也比较少,但是也有不少复姓的人口比较多,这是为什么呐?一、姓氏简化。

姓氏简化是一个历史过程,在古代也有被简化的姓氏,最厉害的应该是汉字简化的过程中,姓氏也跟着简化,复姓的姓氏也不例外了。1.1935年8月21日,中华民国宣布简化汉字,第一次改了常用字324个,陆续应该有1300个常用字,主要依据钱玄同制定的《常用简体字表》。2.1955年,新中国成立了简化汉字委员会,1964年5月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出版了《简化字总表》,汉字的简化也兴起了简化姓氏的潮流,

简化汉字公布后,好多复姓的人改了姓氏。比如:慕容姓氏有的改为陈姓,欧阳姓氏的人有改为欧姓,有改为阳姓的,钟离复姓简化为钟,公孙简化为孙等,不过随着改革开放以后,有好多原来的复姓改回原来的姓氏,不过在改姓上户籍程序比较复杂。二、改姓,1.习俗改姓。改姓一般都是特殊原因,比如过去的上门女婿的孩子都跟随母亲的姓氏,现在好像也是这样的,

这里涉及复姓改姓的比例是非常低的。2.避祸避难改姓,大规模改姓的复姓应该首推司马姓氏。西汉司马迁写《史记》,为了避免汉武帝的打击报复,自己的后代改姓司、同、马、冯等姓氏,司马懿的后代在晋朝灭亡时遭到屠杀,很多司马姓氏的人逃跑他国或者改变姓氏。尤其是司马姓氏,他们的祖先被世人所不齿,因此好多人改姓后没有改回来,

3.政策性改姓。比较典型的实例是北魏拓跋皇族的改姓汉姓,好多鲜卑的复姓变成了单姓,拓跋皇族自己改姓为元,其他贵族改姓李、刘等汉族望姓,当然也有自己更改姓氏的复姓人士,但是比较少了。三、人口繁衍增加的几率,复姓人口本来就少,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人口繁衍发展成长的基数比较低,如果遇到自然灾害、战乱等情况。

人口增长的速度也是比较慢的,综合以上几个主要原因,复姓人口少也是在清理之中的。复姓建立的六个王朝,这些复姓人口为啥没有暴涨?按照传统观念,建立王朝国家的姓应该人口众多,比如:汉朝的刘姓、隋朝的杨姓、唐朝的李姓、宋朝的赵姓等,现在这些姓氏的人口数量排名都在前二十名以内,为啥复姓建立王朝的姓氏没有火起来呐?一、建立晋朝的司马氏。


文章TAG:慕容  姓氏  后代  慕容姓的人为什么都坏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