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晚清与帝国主义的外交书信中,中国即大清,大清即中国。在明清以后才逐渐把朝代名与“中国”共用起来,大约从汉朝时期开始,就有人用中国的标签进行代称了,比如司马迁在《史记》提到的匈奴“南与中国为敌”,朝只是不同政权在不同时期统治中国的时代,我们所称的汉帝国、唐帝国,其实是中国的汉朝与中国的唐朝。
1、中国有几个平顶山?
中国境内叫做平顶山的只有一个城市,位于河南省中部,别名鹰城,国家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工业基地、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如果要去旅游,可以考虑下面几个景点,1.中原大佛景区鲁山县名人辈出,春秋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墨子、南宋岳飞麾下名将牛皋皆是此地人。世界最高的大佛,就位于河南平顶山市鲁山县的尧山中原大佛景区内,佛像高108米,连底座总高208米,佛像铸造耗用黄金108公斤、铜3300吨人,
2.尧山漂流尧山漂流非常刺激,人多,漂亮妹妹也多,可以相互泼水。还有最后一条暗道激流,简直刺激到爆,3.尧山风景区山峰雄秀险!这里的山泉,净秀甜!这里的瀑布,有壮观也有委婉!青龙背栈道叫你腿软,红枫谷索道令人目眩!石人半空坐,一目扫三县。将军石林立,不怒自威严,4.二郎山有山、有水、有瀑布,很多很多动物造型的植物。
2、“中国”这个名字是怎么来的?
首先要明确,中国这个词语在古代的含义与今天的含义不同,基于此,我们再明确王朝与国家的区别。一、最早的“中国”是指国中之国由于华夏文明起源于黄河流域,故而商周时期的天子居于华北的正中部,而犬戎、东夷等部族居于商周的四方,为了与诸蛮相区别,故称商周所在为中国,即国中之国也。到了周朝的后期,特别是从春秋以来华夏的势力范围已经远远超出原先的黄河流域了,所以华北平原的齐、晋等国都自称为中国,而将南垂的楚、越等国称为蛮夷,
所以这个时候的中国指的是今天中国的北方地区。二、2000多年前开始,用“中国”代指中国北方秦汉两朝南并百越,北讨匈奴,将万里河山连为一片,此时不仅占有华北,更兼并了华南地区,所以大约从汉朝时期开始,就有人用中国的标签进行代称了,比如司马迁在《史记》提到的匈奴“南与中国为敌”。既然秦汉自称中国,那么这个中国究竟是用来指秦汉的本身,还是指华北平原呢?关于这个还请继续往下看,
到了三国时期,曹魏统治着华北,吴蜀则各分华南。《三国志》尤其写到,孙权称曹操率中国之众,南征荆楚,由此可见,此时的“中国”指的还是华北地区,也可以说是统治着整个华北地区的政权。所以从秦汉以来,确立了占中原者为中国正统的说法,三、两晋南北朝开始,“中国”这个词逐渐成为象征正统王朝的标签两晋与南北朝时期,由于政权更迭太频繁,加上不断有游牧民族进入中原。
为了显示自己的正统地位,北方的5胡16国与江南的东晋都自称中国,而南北朝划江而治以后,南北的争夺更为激烈,比如北朝鲜卑人骂南朝汉人为岛夷,南朝汉人则骂北朝鲜卑人为索虏,争着给自己打上“中国”的标签。当然这种争论也是无疾而终,最终的结局还是大一统得到了中国的称号,隋唐一统南北,中国之争也就告一段落,隋、唐都自认中国正统,这是无可厚非的。
隋炀帝讨伐高句丽是因为高句丽在五胡16国时期抢占了辽东半岛,他要收回来,他说辽东自古属中国之土也,但隋唐以后,由于两宋过于脆弱,出现了北宋与辽对峙、南宋与金对峙的状态,南边称北边为北朝,北边又称南边为南朝,归根结底还是像两晋南北朝时期的正统之争。不过可以明确的是,由于其他民族受到华夏文化的感染而脱离了原始野蛮的状态,辽、金都向往中国化,说明这个时候的“中国”已经不再是指华北,而是一个有资格统治华夏地区的正统政权的标签,
四、大一统时代,“中国”被用来指代政权本身元、明、清都是疆域辽阔的统一王朝,他们在对外贸易中越来越多地称自己为中国,表示这个观念已经深入人心。朱元璋给李成桂的的政权赐名的诏书中以中国指代大明,寓朝日鲜明之意,赐其名为朝鲜,明清交替后,由于满族是少数民族,而他们渴望在正史中顺理成章地接替正统明朝,所以也乐意称自己为中国。
文章TAG:任宏前 平顶山 名字 几个 任宏前在个名字在中国有多少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