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拒绝了别人,对方会如何看我。为了获得别人的喜欢,或是避免被别人讨厌就,他们就会花全部的时间和精力去满足所有人,对别人都特别好,但是对自己特别狠,一点都不好,最后的结果往往是他们发现别人并不买帐,别人还觉得这些人特别烦,他们对别人的需求和认可特别强烈,如果他们为别人做了哪件事,结果别人没有及时地表达感谢,他们就受不了了,觉得自己立马被冷落了,对别人的称赞和认可已经到了非要不可的地步,只能通过取悦别人,通过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1、为什么不会拒绝别人?

为什么不会拒绝别人

☞本篇由妇专委特邀心理问答专家志愿者刘玲老师回答,头条号心理咨询师刘玲,欢迎关注。为什么有些人不会拒绝别人?为什么有些人不会说“不”?这些人不是不会说“不”,而是不敢说“不”,因为在他们的认知范围里,说“不”的风险和代价太大,他们无法承受,所以不敢“越界”,通常不敢拒绝人的人,多是属于人际界限不清的人,他们任意别人不断侵犯他们的底线,虽心有不甘但面上也不会明确告知,所以让别人误以为这是他们心甘情愿的选择,素不知在他们的心里已经跑过了万匹草泥马。

另外,在他们的内心中也会有另外一个声音:如果拒绝了别人,对方会如何看我?这是他们内心深处的恐惧和担心,因为这样的人特别希望得到外界的认可和看见,只是,他们不知道的事实是,越是这样无底线的退让,越是会让别人忽略,以至于把他们当成透明物,想想还是蛮悲催的一件事。另外这些人对于自己的真实感受和需求,从开始的不敢表达碍于表达到最后完全的自我屏蔽,你跟他交往会常常有一种被蒙蔽不真实的状态,因为看不透感觉不到,似一个假人,所以大多数人选择避而远之或利用他们的这一特质为所欲为,因此跟他们关系亲近的人会对其生发“恨其不争哀其不幸”的怨念,

当然也有极少数的聪慧之人只会对自己在乎的人有这样的优待,所以要学会区分这一差别,不能一概而论。我相信“命由己造”,对于这些不懂拒绝的人,如果不脱离讨好的怪圈,那么人生可能永远都会处在委屈求全的死循环里,☞本文版权归作者本人,未经允许严禁转载,违者追究法律责任。★妇专委协会近期推出线上系列公益微课,每周一次,欢迎收听,详询请发私信或留言,

2、讨好型心理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无法拒绝别人?

讨好型心理是如何形成的,为什么无法拒绝别人

避免孩子走向“取悦症”,教育应该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应该思维的危害。本期内容来自作者阅读《取悦症》的观点,刚好对应昨天的内容,我们需要培养目标是,独立的孩子,不想要取悦症的孩子。应该思维是我们上次简单说过,我们每个人的人际关系,成长要跨过去的障碍,什么是取悦症,它是病吗?答案是,它不是病。书的作者虽然起的这个名字,带了一个症字,其实不是一种病,它只是一种心理倾向,有点像拖延症,

它肯定不是病,它又没有让我们的身体产生病变。但是我们自己,包括养育孩子的时候不注意,就容易陷入一个怪圈出不来,这个就是取悦症的一大危害,取悦症的三种类型都是什么,我们该怎么分辨?第一种,认知型取悦症。认知型取悦症在孩子身上,是正常的现象,因为孩子的认知,在一定的年龄阶段内处于学习阶段。但如果是成年人还有这样的表现就要注意了,

这种错误观念就是,只要我当个好人,我对别人好,那么别人就应该对我好,如果别人对我不好,那么就是我自己的不对。这个奇怪的思维模式是怎么样发生的呢?它其实是一种自我保护模式,常发生在儿童时候,电视剧里经常用于感动人的桥段,父母闹离婚,小孩不想让父母离开,他又没办法控制,这时候他就会想,只要我很乖,只要我什么都听父母的话,那么他们就不会分开。

其实这种有条件的思维模式一般在七八岁的时候就会自然消解,一个孩子在七八岁的时候,就会认识到愿望和现实是有差距的,第二种,习惯型取悦症。这种类型的人讨好别人、取悦别人已经是一种根深蒂固的习惯了,是带有某种强迫性的,他们对别人的需求和认可特别强烈,如果他们为别人做了哪件事,结果别人没有及时地表达感谢,他们就受不了了,觉得自己立马被冷落了,对别人的称赞和认可已经到了非要不可的地步,只能通过取悦别人,通过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文章TAG:为什么总无法拒绝别人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