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由于在之前或者之后,众人口中对这次比武回忆的相关片段来看,五绝当时在过招时,用的根本就不是剑,像洪七公传“降龙十八掌”给郭靖时,说的他就是用这门掌法。因此到后来修订时,金庸先生为了前后的情节对应,便对这一段话做了修改。其他两版对这段的描写一样,是这么说的。周伯通道:“那时是在寒冬岁尽,华山绝顶,大雪封山。

他们五人口中谈论,手上比武,在大雪之中直比了七天七夜,东邪、西毒、南帝、北丐四个人终于拜服我师哥王重阳的武功是天下第一。”新修版《射雕英雄传•第十六回》金庸先生用一个“武”字,代替了原来的“剑”字。这一改,整个“华山论剑”的意义和境界,就完全是改变和提升了一个层次,因为一个“武”字,可以囊括了剑法在内的所有武学。

因而这里面的论剑,就可以定义为“总体上的武学修为”,从其武学的境界来说,可分之为“武理修为”、“内功修为”和“外功修为”。内外功的修为是可以通过直接的比拼,就能看出高低的,而武理的修为,却只能结合内外功的比试,在论之上见修为的高低,就是通过在内外功比拼时,在对方招术上,寻找出破绽,再想出克制和破解之法。

这点直接可以参考的,就是《神雕侠侣》中洪七公和欧阳锋在华山,最后打和论持续七天的最后一战。华山论剑,应当不是简单地招术比拼,应当从内外功和武理三方面的修为,都进行过比和论。在羽菱君个人看来,第一次华山论剑,其实就跟洪七公与欧阳锋,在华山的最后一战是一个样的。五绝的论剑就是分为理论和实战,实战又分外功和内功的比拼,也是这样,前后进行了七天七夜才分出了最终的高低。

就像洪七公与欧阳锋的一战,还有杨过在百花谷与周伯通的比试那样,在外功上分不出胜负时,就只能在内功上进行比拼。当然了,杨过只是想想而已,并没有跟周伯通真正比内力,因为他们不是生死搏杀,没意义,而五绝的论剑则不同,是一定要论出第一的。论剑应当是从外功的比拼最先开始的,五绝各自亮出自己的看家绝技,进行分组对抗。

外功的比试中,羽菱君认为应当是洪七和王重阳胜出,这也是“降龙十八掌”被王重阳等人称道的原因。只是当时洪七公的这套掌门,尚未大成,因而他较之王重阳的“履霜破冰掌”,还是稍逊一筹。这尚未大成的原因,就在于洪七公的内功修为和武理修为上,就像后来刚练成“降龙十八掌”的郭靖一样。内功的比拼最终应当是在王重阳与欧阳锋中进行,最终王重阳凭借“先天功”,力压欧阳锋的“蛤蟆功”,这也是后来欧阳锋口服心不服的原因。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Win10  字号  企业  剑字号是什么意思  Win10企业版G是什么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