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济源县是苗姓起源地,地处济水之源而得名。苗姓是楚国王族的后代,因此,苗姓起源于楚国王族之姓,这也是汉族苗姓人口最主要的来源,需要指出的是,繁衍于今山西长治一带的苗姓依旧名人不断,竞现于史,战国后期,秦国穷兵黩武,中原是其扩张的第一个目标,苗姓祖居地济源也深受战火侵扰,故大批苗姓或北徙今山西长治,或东迁今山东定陶一带,后经繁衍发展,昌盛为苗姓上党郡望和济阴郡望。

1、苗姓的始祖是谁?是由哪里发展而来的?

苗姓的始祖是谁是由哪里发展而来的

得姓始祖:远祖始苗智杰于春秋时期。春秋时期,公元前五四七年,在若敖之乱中,楚国大夫伯芬因罪被杀,其子贲皇逃到晋国后,受到晋国的优待,受封于苗邑(今河南济源县西),贲皇的子孙后代就以封地名为姓,苗姓是楚国王族的后代,因此,苗姓起源于楚国王族之姓。苗姓起源于芈姓,具体史实为此,春秋时,楚君若敖的儿子伯比有封邑在斗,后代便以斗作为姓氏。

伯比有三个儿子,大儿子子文任楚国令手,二儿子子良任司马,子良的儿子叫斗越椒,生下来的时候子文就说:“这孩子样子像熊虎,哭声像狼叫,将来长大后一定会祸害全家,别养活他吧!”子良没有同意。后来子文临死前,把全家人叫到跟前,告诫他们说:“如果有一天斗越椒在楚国执政,大家赶快离开楚国,别让若熬氏绝了后!”斗越椒长大以后继任司马,当时任令尹的是子文的儿子斗般,斗越椒指使另一个大臣到楚庄王面前去说斗般的坏话,楚庄王便杀死了斗般,让斗越椒当了令尹,

不久,斗越椒又想篡夺王位,楚庄王先用文王、成王、穆王三族子弟做人质同他讲和,可是斗越椒不同意,于是双方便摆开阵势交起战来。斗越椒死在乱军之中,其儿子贲皇逃到晋国,晋君把苗邑(河南省济源县西南)封给他,所以又叫苗贲皇。他的后人便是苗氏,繁衍播迁苗贲皇的苗邑,据考就在今河南济源的西部,现在该地还有一处地名“苗亭”,据说就是二千六百多年前苗邑的遗址。

苗姓最初的发源地,当然也该在个地方,河南省济源县是苗姓起源地,地处济水之源而得名。济源县古时被称为苗邑,这里苗姓人占全县人口得1.66,约九千多人,三家分晋后,苗姓因仕宦等原因,在今山西、河北等地落籍。战国后期,秦国穷兵黩武,中原是其扩张的第一个目标,苗姓祖居地济源也深受战火侵扰,故大批苗姓或北徙今山西长治,或东迁今山东定陶一带,后经繁衍发展,昌盛为苗姓上党郡望和济阴郡望,

两汉时期,见诸史册之苗姓有兵技巧家苗子,王莽国师苗讠斤,刘秀时代的父城(今河南宝丰)长苗萌,幽州牧苗曾以及汉末的苗祀,尤可一提的东汉时东阿侯苗光,史书称其保全了封邑,则表示苗光子孙落籍于今山东东阿。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社会激烈动荡,苗姓同其它中原士族一样,为了躲避兵火,取道南下,跨过长江,进入江东,其中一支苗姓辗转于今浙江金华一带,后经繁衍,形成了苗姓历史上的第三大郡望——东阳郡。

苗姓在浙江省东阳郡(东汉置长山县,三国吴置东阳郡。南北朝梁改置金华郡,隋废郡改置婺州,改县为金华)发展成望族,世称东阳望。当然,在魏晋南北朝至隋唐之际,苗姓主要还是昌盛于上党、济阴二郡,如苗姓历史上唯一一位宰相苗晋卿便是上党壶关人,唐代中后期,有陕西之苗姓为避国都附近纷扰不断的战乱,迁居今甘肃、宁夏一带。

两宋之际,苗姓以上述三大郡望为主源,散布之地更广,尤其在宋赵王室偏安江南后,苗姓人在今南方省份,如安徽、江苏、浙江、湖南、江西等地定居,需要指出的是,繁衍于今山西长治一带的苗姓依旧名人不断,竞现于史。明初,山西苗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南、河北、山东、甘肃、江苏、陕西等地,明中叶以后,苗姓已分布于全国大多数地方,并有渡海赴台者。

2、张姓的起源地在哪里?

张姓的起源地在哪里

张姓源出主要有:1、源于姬姓:①出自上古黄帝之孙挥,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这一支张姓以青阳(即清阳,在今河北清河县东面)为发源地,是为清河张氏。民间有“天下张姓出清河”的说法,②出自黄帝姬姓的后代,属于以字为氏,春秋时,晋国有大夫解张,字张侯,他的后代以其字命氏,也称张氏,2、源于改姓而来:①出自聂姓。


文章TAG:苗姓  起源地  始祖  苗姓起源地是哪里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