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五行说开始兴起,同时列国相争,焦虑的各国君主催生了中国特色的军国占星术,五行渗透至天文领域,才有了《史记·天官书》里说的“天有五星,地有五行”,从而以五行的颜色等特征去附会五星,其实都是强行搭配没有任何“贴切”可言。东方古人认为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这五种元素组成的,即五行。

1、为什么用五行给行星命名(金木水火土星)?跟周易有关吗?

为什么用五行给行星命名(金木水火土星)跟周易有关吗

东方古人认为世界是由金木水火土这五种元素组成的,即五行。因此,他们就将肉眼能够观测到的,有规律的绕着太阳运行的星星按照其色泽亮度,用五行的属性分别去命名它们,即太阳系的行星。西方古人则用神话人物来命名星体,这习惯就基本沿用至今了,太阳系九大行星由近及远: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中国古代没有天文望远镜,为什么却能以五行贴切地命名五颗行星?

中国古代没有天文望远镜,为什么却能以五行贴切地命名五颗行星

以五行配五星,谈不上什么“贴切”,只是以现象拼凑而已,有很多有趣的细节可以透露出来我们的祖先们其实并不了解这五星的本质,除了有限的数理讨论,比如关于它们的运行周期、位置、出没等规律讨论,关于五行的大部分篇章都是如今被目为迷信的占星术。历代天文律历诸志,古人花了大量精力,记录当五星出现之时,尤其是在特殊位置上,地上发生了哪些军国大事,例如皇帝病死,诸侯败亡,丞相下狱,将军谋反等等,

我们如今按照离太阳远近的顺序,称为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瞧瞧,这已经不“贴切了”,完全没有按照中国传统的“五行生克”的顺序嘛!其实我们祖先最初把这五颗星分别叫辰星、太白、荧惑、岁星、镇星,这些名字是有来由的,比如辰星因为它距离太阳总是在一辰以内(周天分为十二辰,一辰即圆周的12分之一);太白,因为它太白(太亮);荧惑,因为它红红火火让古人恐慌;岁星因为它周期12年,古人曾用之纪年;镇星,因为它周期28年,每年“镇”28星宿里的一个。

春秋战国五行说开始兴起,同时列国相争,焦虑的各国君主催生了中国特色的军国占星术,五行渗透至天文领域,才有了《史记·天官书》里说的“天有五星,地有五行”,从而以五行的颜色等特征去附会五星,其实都是强行搭配没有任何“贴切”可言,到了如今有了科学认识,我们更发现,连名字都没啥意义了。水星离太阳最近,是个干瘪的星球,基本没有水了,

3、为什么八大行星中五颗是用“金木水火土”命名的,恰好是中国的五行呢?

为什么八大行星中五颗是用“金木水火土”命名的,恰好是中国的五行呢

这个问题实在是太可乐了,说明我们对于中国古代的文化已经非常陌生了。八大行星的其中五个,是古人就看得到的,所以古代不同的民族都用各自的语言给它们起了名字,比如中国就给他们起来好几个(套)名字。金木水火土,或者按照今天我们认识到离开太阳距离远近的顺序,水星、金星、火星、木星、土星,中国古人曾经把水星叫辰星,把金星叫做太白,或者启明、长庚(后两个是因为古人曾经误以为在清晨和黄昏出现的它是两颗星),把火星叫做荧惑,把木星叫做岁星(木星的运行周期是12年,古人曾经用它来纪年,后来发现其实是11.8年,误差太大,这种方法就不用了),把土星叫做镇星(它的运行周期是28年,中国在天空上划分了28宿,所以“岁镇一宿”)。

之所以又叫做金木水火土星,,是因为古人把这五颗行星以及日月和阴阳五行理论联系起来,太阳太阴之精在天即日月,五行之精在天即五星,此谓之七曜。五颗行星,再加上太阳和月亮,是所有人抬头就可以看得见的,所以对于古代文化影响非常大,所以你看一周七天的名字,实际上就是七曜之日的意思,这一点在日语翻译里的特别清楚,直接按照字面意思翻译成了“日曜日(周日)、月曜日(周一)、火曜日(周二)、水曜日(周三)、木曜日(周四)、金曜日(周五)、土曜日(周六)。

我们中文里所谓的星期几,是按照基督教会做礼拜的日子来算的,反过来,圣经里之所以要描写上帝“七天创世”(干活六天,休息一天)也是因为天上有这么七个非常引人注目的天体,七这个字眼就变得神圣起来。欧美沿袭的是希腊罗马传统(有的略有变化),用神灵来命名五星,水星Mercury墨丘利即希腊神赫尔墨斯;金星Venus是维纳斯即希腊神阿芙罗狄忒(Aphrodite),火星Mars是战神玛尔斯,木星Jupiter是朱皮特即神王宙斯,土星Saturn是农神。


文章TAG:五行  星字  行星  命名  星字五行为什么不是火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