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在中国,在你身边,在这个特殊的时期,你看见了什么。我知道那一阵阵厮杀,把你拼得伤痕累累,我知道那一天天的救护,让你累得身心憔悴,说一说自己小时候怎么过的元宵节吧,请欣赏历代文化人过元宵节的诗词,孩子,年夜饭都上桌了,我们在等你,亲爱的,我给你留了言,怎么不回我。
1、春节长假与元宵节连起来,你认为会怎样?
不邀自来!我觉得这主意不错,但若要实施起来难度很大。不知道各位有没有和我一样的感觉,就是现在的年味越来越淡,好像初五一过年就结束了,大家该上班的上班,该远行的远行,今年过年我在家一直待到正月十四,很多同龄人在初五之后的状态已经调整为工作状态。城市里随着工作日的到来,唯一的年味可能是几盏红灯笼,以前很多城市没有禁放烟花,工作日的晚上还能欣赏烟花表演感受年味,
2、元宵节时你在做什么?感觉如何?
说一说自己小时候怎么过的元宵节吧:还记得小时候过元宵节,碗里的汤圆没吃几个就飞速地跑出家门,再喊上几个朋友就跑到村北的庙里,不为别的,只为能够及时地抢到烟花放完后的筒子。当时没有功夫去赏烟花的美丽,只是想着如何在烟放完那一瞬间就把筒子抢到手里,毕竟虎视眈眈的不只我们这一帮子,还有其他竞争对手呢,稍慢一点就没了,
庙会放完烟花就开始个人放烟花啦,村里放烟花的没几家,除非遇上喜事或者是家里条件不错的。村大街中心的那一户人家是最有势力的,每年都会放,依稀记得那时候的烟花格外的漂亮,有的烟花像流星一样,有的炸开之后还要噼里啪啦的再炸一次,密密麻麻地布满了整个天空,还有的像龙一样的烟花,不知是不是自己的幻想,因为再也没有见过了。
抢到手的烟花筒子有一个重要的用途,就是里面填满庙会里的蜡烛,点着之后举在手里,疯一样的在街上晃悠着,这就好比是十五的灯笼,因为男孩子基本上都不会手里挑着灯笼,只有小娃娃或者女孩子才会那样做。等玩完就趁着月明回家了,一路上各家各户门前都会点有蜡烛,意外地给晚回家的孩子照亮了路,现在回想起来真是格外的有趣,
3、你的元宵节是怎么度过的?
元宵节了、也意味着这个春节已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圆点”。这是一个非凡的春节,这个节日很平静,但非常超俗;似乎使人着得:天在变、地在变、人在变,这个元宵,想到了湖北、想到了武汉,千千万万人在与疫情作斗争,毅力坚强,整个社会就象块“回炉钢”一一更韧;比沉淀的金更纯:人们爱国胜过爱家、集体凝聚力凸现…这个元宵节,自初一到十五,就象波涛涌起:从小到大、由低至高一轮圆月告诉人们:月亏至盈,圆满有序。
4、你对古老的元宵节风俗习惯满意吗?为什么?
古老的元宵节,是道家的上元节,天官赐福,根据节气的自然规律,每年正月十五月圆之时,吃元宵,看花灯,延至农历二月二龙抬头,祈愿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隆重仪式。一元复始,万象更新,农事才正式开始。最为鼎盛时期是唐宋,以龙为图腾,深以皇室垂青,故有龙的传人之说。以龙灯为首,旁系水族一类拓展莲灯,龙舟,河贝类等等艺术表现,
吃元霄:糯水浸泡沥干,碓窝舂粉筛细,搓成元霄,清水煮漂,滚糖食用。看花灯:可通古代诗词描写的古人那个时候的场景与心情,台上一出戏,台下一出戏。反映封建社会和现代的男女之情相差不多,比现代上班族的制度开放。请欣赏历代文化人过元宵节的诗词:(摘选)一、汉代,嵇康(224一263年)《四言诗十一首(其十)》羽化华岳,超游清霄,
云盖习习,六龙飘飘。左配椒桂,右缀兰苕,凌阳赞路,王子奉轺,婉变名山,其人是要,齐物养生,与道逍遥。二、南北朝,庾信(513一581年)《道士步虚词十首(其八)》上元风雨散,中天歌吹分,灵驾千寻上,空香万里闻,三、隋朝,隋炀帝(569一618年)《正月十五通衢建灯夜升南楼诗》法轮天上转,梵声天上来,灯树千光照,花焰七枝开。
文章TAG:你认为元宵节怎么样 元宵节 你认为元宵节怎么样 你认为会怎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