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通常成功者不太喜欢心理测试,迷茫的人比较喜欢心理测试。成功者本身自认为优秀,自然觉得心理状态也是好的,不需要心理测试,就算心理测试也测不出什么来,何必白费心思,假如大家确想通过心理测试认识、了解自己,还是要用正规的心理测验,比如测试心理健康的“症状自评量表(SCL90)”、测试性格的“卡特尔人格特质测验(16PF)”、测试智商的“韦氏智力测验(WAIS)”,等等。
1、心理测试准吗?
我是赵晓薇,资深心理学爱好者,一直用笔名marsbelle闯江湖。华大应用心理研究院咨询师,想成为心理咨询师,可以关注及私信我们的头条号,华大心理陪你助人自助!您好!当你问起“准,还是不准”时,让我想起了做占星咨询时,别人会先问“你这倒底准不准呢?”,这是一个比较值得深究的问题。那么我先解释一下心理测量,以及心理测验与他的区别,
心理测量(mentaltest),是根据一定的法则和心理学原理,使用一定的操作程序,给人的行为确定出一种数量化的价值。心理测验,是测量心理的一种工具,正式编制心理测验,应该首先确定测验的目的,制定编题计划,编写题目,题目的预测验和分析,合成测验,将测验标准化,对测验的鉴定,编写测验说明书,心理测验对于被测者来说,仅仅是通过感觉或思考来回答题目。
但是对于编测测验的人,需要上述一系列标准的步骤,而一个测验最需要的是信度和效度。信度指的是这个测验的可靠性、一致性和稳定性,效度是这个测验是不是能真实反应所需测量的事物的程度。很多测验都是信度高但效度不一定高,尤其是人格测试,就连著名的16PF和MBTI,都是信度高但效度并不高的测试,而我们常见的“测测你的内心”,“你是哪种特殊的人”这种很诱人的标题的测试,往往是娱乐性质比较大,缺乏信效度的检测。
2、心理测试很准,这是为什么?
各类心理测试,一定不会很准的,为什么会这样说呢?第一,这个世界的唯一的特点就是变化、每一天,每个人,万事万物,都是在不断的变化的。简单讲,我们每个人,其实每时每刻从心理到身体都是在变化的,一般意义上的心理测试,或几次的心理测试,是根本不能准确涵盖一个人的身心状况的。周易说过这样一句话:“不可为典要,为变所适”,
大意是说,不要把周易当做圣旨,所有文化也好、技术也好,都不要当做圣旨,都是要结合当下的变化了的情形去应对。第二,自己的人生不要被结论、指标所束缚每一个生命内在都包涵着丰富的能量,自己的生命自己做主,只要自己努力,就能展现出生命的不同寻常。我们以张海迪为例,她五岁就高位截瘫,永远失去了进入校园学习的机会,
然而,她还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了自己的人生,最终成为中国残联主席。张海迪生于1955年9月16日,山东济南人,截瘫后的张海迪没有放弃学习梦想,她在自己的床前摆了一面镜子。张海迪用镜子反射书本上的内容,孜孜不倦的学习知识,在父亲的鼓励下,张海迪系统的学习了中小学全部课程,还自学大学英语、日语、德语,甚至还有冷门的世界语。
最后,张海迪还自学了研究生课程,她先后翻译了数十万字的英语小说,编著了《生命的追问》、《轮椅上的梦》等书籍。1983年,张海迪开始了文学创作生涯,她最具影响力的就是《轮椅上的梦》,影响了一代人的精神世界,张海迪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我不在乎公众怎么评价,但我自己要在乎自己。从此,我们不难看出,真正身心健康的人生,不在乎评价、指标等是很重要的前提,
3、一些成功者为什么不喜欢心理测试,一些迷茫的人,为什么都喜欢心理测试呢?
我想,要分析这个问题,首先我们应该正确看待“心理测试”这件事情:其实我们在网络上看到的那些所谓“心理测试”只能作为消遣、娱乐,不能帮助你发现到什么实质性问题。如果花时间分析、研究这些测试的结果,甚至被这些结果所影响就更没必要,我听过一个特别奇葩的例子,一个男的给女朋友做“心理测试”,结果测出来女朋友是“容易背叛爱情,对感情不负责任”的类型,于是竟然就这么跟人家分手了!所以我觉得有时候测试挺害人的,看着像游戏挺好玩儿的,但是测出来的结果又不科学,会误导人事实上,真正的心理学量表是非常严谨的,而且都对应有一套完备的使用方法。
文章TAG:心理测试太准怎么形容 测试 心理 太准 很准 形容 心理测试太准怎么形容 心理测试很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