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篆书写春联时,宜用兼毫毛笔或优质羊毫毛笔。用隶书写春联时,可用兼毫毛笔,书写春联具体用什么毛笔,要看写哪种书体,不必作茧自缚,该怎么练就怎么练,用行书写春联时,宜用优质羊毫毛笔,用楷书写春联时,用兼优质毫毛笔,反之,繁体字能写好的,简体字未必能写好。
1、毛笔写字怎么写好看?
一,写不像咱办?要有整体意识,临一个字先看大的轮廓、动势,在大的结构准确的情况下,再关注细节。二,初学不宜频繁换帖,应集中精力,较长时间内练好一种碑帖,训练对碑帖的把握能力。三,刚开始练习书法写大一些,开始写慢一些,大一些。是因为这样调节控制的空间大,对领悟笔法的运笔过程容易一些,四,选适合自己的碑帖作范本。
挑自己有感觉的,字帖精神风格和自己格调接近的、经典的来临摹研究,五,临汉隶要注意什么?用笔老辣生涩是汉隶碑刻和帖学的区别之一。帖学运笔是平移运动,碑刻运笔中,笔画不仅有平移运笔动作,同时有上下顿挫和左右扭动曲行的动作,暗含波折起伏,写出苍茫,古拙老辣的碑刻线条质感。另外要注意写生动活泼,自然有意趣,赵仪碑,2000年6月四川芦山县在旧城改造挖地基时出土。
2、为什么用毛笔写书法不能写简体字,只能写繁体字?
对于真正的书法学习而言,重要的是笔墨章法与线条美学,跟简繁体本身没有任何实质性的关系,但是,参赛作品、刊稿作品、展览作品一般不能简繁混用。这只是形式上的规定,也可以说是受“展览体”的思相流毒影响,反正规矩是人定的,在日常学习中,特别是初学者,不要把繁体看得过于神圣,简体字能写好,繁体字绝对没有有问题。
反之,繁体字能写好的,简体字未必能写好,什么原因?古帖都是繁体字,临摹得多,所以比较熟悉,而对于脱不了帖的人,写简体反而找不到感觉。我是边学书法边学点繁体字,重点必须是放在书写技能上,所以简繁混用对于我来说是家常便饭,想用繁体我就用繁体,想用简体我就用简体,一时想不起来的,干脆简繁并用,我觉得这并没有什么不可以,只要不影响阅读,有何原则性问题,书法艺术的内涵核心在笔法结体与行气章法,岂在于汉简体繁体的形式?不必作茧自缚,该怎么练就怎么练。
未来书法的文字表现形式,不仅可以简繁并用,甚至可以诸体兼用,楷草行在一篇作品中同时出现,穿插变化,我看也不是不可以,很多人反对简繁并用,或许是想在形式与精神上同时交会古人,因为繁体字本身带有一个时代的文化印记。另外,就是长久临帖读帖形成的审美习惯,我觉得,如果谈到时代印记,我们更要包容以简体甚至简繁并用来书写,因为这才是我们这个时代的印记嘛。
3、顺的毛笔字怎么写?
顺这个在在秦代小篆里就已经有了,秦朝丞相李斯的泰山刻石里就已经出现了这个字,和现在的写法差异不大,大家都能认的出来。这是清代人写的小篆的顺,和李斯的基本一样,汉代简牍书法里也出现了这个字。汉代北方著名的汉碑《石门颂》里是这样写的清代著名书法家金农的顺字,写的非常的个性,怪不得是扬州八怪之一呢。顺这个在左边的三个竖,一般由短到长,而在魏碑里,却反了过来,
这种变化打破常规、给人一种新鲜感,这也是由魏碑的开放性决定的。王羲之的草书的顺是这样写的,左边的三个竖,向上开口,呈V字型,而到了赵孟頫,虽然气韵上很二王,但却把这种变化写平均了。王献之的行书是这样的,生动,黄庭坚的行书是这样的,大气颜柳欧赵的楷书是这样的:以上都是古代的名家大师你觉得哪一个好呢?在评论区说出你的看法赞同的朋友麻烦点个赞,关注一下啦。
4、书写春联时应该用什么毛笔?
谢谢官方邀请!对于这个问题,我的观点是:书写春联具体用什么毛笔,要看写哪种书体,下面小编给题主和各位书友一些建议:第一,用篆书写春联时,宜用兼毫毛笔或优质羊毫毛笔。第二,用隶书写春联时,可用兼毫毛笔,第三,用草书写春联时,用羊毫毛笔,第四,用楷书写春联时,用兼优质毫毛笔,第五,用行书写春联时,宜用优质羊毫毛笔。
文章TAG:用毛笔顺字怎么写 毛笔 顺字 写字 好看 用毛笔顺字怎么写 毛笔写字怎么写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