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上坟送的吊子要拿回一两支阿兮老家南乡规矩,上坟送吊子不能所有的吊子都插到坟头,还要留一两支,再一路拿回家(又叫引路),拿回家后直接放到挂好宗谱、摆好供品的北桌子旁边,等正月初二晚送神时,这一两支吊子一定要拿着,在十字路口烧纸时一起烧了。二、正月十五上坟正月十五上坟送灯,在阿兮老家胶东农村挺讲究。如今都改送买来的小蜡灯了,在以前都是自割的萝卜灯,要家里先人(包括未出五服的同宗先人)的每个坟头都送一盏,点燃照亮,并在坟前放鞭炮礼花之类。
农村人还会根据正月十五收不收灯(指送到坟地的灯盏,能安静燃放完毕,没有大风之类恶劣天气),来判断年景好坏,或者根据灯花结的形状,来判断今年收什么庄稼。农村旧时过年习俗中,上坟是顶顶重要的一项,这也是农村人传宗接代思想的根源,在他们看来,过年时连个上坟拜土的人都没有,也没人送灯,是顶没面子的事情。可在今天看来,在乎这些的年轻人越来越少,甚至出现了“反向春运”现象,过大年农村留守老人和孩子,反而进城一家团圆,这也算是与时俱进吧?您家乡过年上坟有什么讲究?欢迎评论区分享!。
春节农村家家户户请祖宗家谱,那天请最合适?
谢邀,过年供家谱的人家可能各不相同,各有各的风俗习惯。下面说一说我们村供家谱的情况。我们村的家庙挨着祖坟,腊月尽上坟的头一天,族长们便把庙内打扫干净,首先给祖宗们摆上供品,供上谱书。再去偏殿悬挂谱卒子,第二天是上坟的日子,庙门早早大开。这时以近枝当家为单位的人群,吃过早饭,陆陆续续地来上坟了。因为我们是个大家族,从山东庆云迁来六百多年,墓地始终在一起。
墓地就象一条长龙,其葬式叫凤凰单展翅,所以有的家族从家庙开始烧纸,给祖宗磕头,有的家族从坟场开始,最后到家庙祭拜。我们家族属于后者。祭拜完祖先,就去偏殿瞻仰谱挂了。谱挂是分支系的,找到自己的支系,再找到自己的先人,往上一直追溯到始祖。谱挂一直悬挂到出了元宵节,这期间主要是为了迎接迁居外地的族人来上坟的。
一直到正月十五坟场放完灯后,才收回谱书,谱挂。说起谱挂,真难为族英们了,老谱书火于文革时期。在幸存的谱书里一个个抄写先人的名字,这些名字要求你不能出一点错,而且这些名字下都有注解,如其人配偶,姓名,何地何人之女,有几个儿子,几个女儿,女儿嫁入何地,女婿叫什么名字,都要誊写清楚,其难度可想而知。三人自己出费,自己劳作,用了整整的三年时间才告完成。
文章TAG:讲究 叩四 祖宗 请祖宗有什么讲究 讲究叩四不叩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