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里的吕布确实有勇无谋。项羽肯定不是“有勇无谋”,因为项羽一生中,曾多次运用谋略,取得大胜,项羽彭城之战,能创造了三万破五十六万的奇迹,完全是策略得当,由巨鹿之战和彭城之战可以看出,项羽并非“有勇无谋”,而是“有勇有谋”,项羽之所以被说成“有勇无谋”,纯粹是因为他的政治经验不够成熟,战略眼光不够。

1、什么是有勇无谋?你是怎么理解的?

什么是有勇无谋你是怎么理解的

说人尚武轻文,觉得自己力大无穷,刚猛异常,无人可及,天大地大,老子最大。穷酸书生,手无缚鸡之力,只会嘴炮,他娘的,还能骂死我不成?老子跺跺脚,他都吓得尿裤子,跳梁小丑,生死完全看我脸色,被我玩弄与鼓掌之间,这种怂包能成大事?他们看不起文人,觉得书生百无一用,过分自信乃至自负,觉得文人的鬼蜮伎俩在绝对的实力面前不堪一击,

2、项羽真的有勇无谋吗?

2、项羽真的有勇无谋吗

项羽肯定不是“有勇无谋”,因为项羽一生中,曾多次运用谋略,取得大胜。之所以有人说项羽“有勇无谋”,应该是说项羽傲慢自大、缺乏政治远见,并由此导致了项羽的霸业功亏一篑,项羽力能扛鼎,勇猛异常项羽的勇猛是有目共睹的。项羽身高八尺余,力能扛鼎,年少时已经打遍吴中无敌手了,在起义之初,项羽就斩杀了会稽太守殷通及其部下近百人,帮项梁夺得了会稽郡。

作战时,项羽也是身先士卒,亲自率军上阵冲杀,斩首无数,项羽除了勇猛异常之外,其谋略也远超众多将领。《史记》中所记录的巨鹿之战和彭城之战,都展示了项羽对于谋略的运用自如,巨鹿之战,大破秦军四十万巨鹿之战时,诸侯军由于出战秦军不利,皆采取结营固守的策略,谁都不肯轻易再与章邯、王离的四十万秦军交锋。项羽对此颇为不满,就对当时的诸侯联军统帅宋义说,“吾闻秦军围赵王钜鹿,疾引兵渡河,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

”项羽的谋略很清晰,楚军突袭,跟赵军“里应外合”,击败秦军。可是,宋义听了项羽的谏言之后并不理睬,项羽于是杀了宋义,夺取了指挥权,并且对将士说,“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羽诛之。”项羽无谋?这分明就是三十六中的“无中生有”呀,同时,项羽还让人追杀了宋义的儿子,直接“斩草除根”。当时的巨鹿附近,驻扎了四十万秦军,

但是诸侯联军的军队数量并不比这个少,楚军至少五万,赵军有将近十万,而其他诸侯的援军有数十万,也就是说双方兵力相差无几,甚至是诸侯军占优。项羽只要能调动起诸侯军的积极性,完全可以击败秦军,于是,项羽先派了两万楚军渡河,配合陈馀的赵军,对秦军进行试探。“战少利”,项羽发现可以打,这才“破釜沉舟”,率楚军主力渡河全力攻击秦军,

项羽并不是无脑的直接“破釜沉舟”跟秦军硬拼。项羽渡河后,也并不是跟全部四十万秦军作战,而是先击退了章邯的二十万秦军,然后集中所有诸侯军全力攻击王离的二十万秦军,《史记·张耳陈馀列传》中记载,“项羽悉引兵渡河,遂破章邯。章邯引兵解,诸侯军乃敢击围钜鹿秦军,遂虏王离,”项羽这招,颇有“抛转引玉”的效果,自己先做示范,帮诸侯树立信心,再联合诸侯大军一起歼灭二十万秦军。

项羽全歼王离大军之后,又招降了章邯的二十万秦军,并且全部坑杀,这颇有点“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的意味。项羽可能并没有总结这么多策略名词,但项羽的打法都暗合了作战的各种策略,而且很明显,项羽还非常擅长使用这些策略,所以说,项羽必须“有谋”呀。彭城之战,三万大胜五十六万如果说巨鹿之战,还是双方实力相当,甚至是诸侯军总兵力占优,但是彭城之战,项羽就是凭借谋略打了一次漂亮的“以少胜多”的大胜仗,

彭城之战,刘邦并五路诸侯军,共计五十六万进攻楚地。项羽当时正率楚军主力平定齐国,如果楚军全体回师,一是无法平定齐国内乱,二来必然会遭到刘邦和齐国军队的夹击,这种状况下,楚军即使能驱逐了彭城的刘邦大军,自己也可能会损失惨重,项羽听到消息之后,很淡定,“令诸将击齐,而自以精兵三万人南从鲁出胡陵”,袭击已经进入彭城的刘备大军。


文章TAG:有勇无谋怎么破  有勇无谋  有勇无谋怎么破  什么是有勇无谋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