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古代一家有兄妹五人,老大取名栋,老二名字为烽,老三名基,老四名钰,老五为冰。因为柘姓人少,我的家乡族人观念还是比较强的,辈分观念也比较强,在整个柘氏人家中,我的辈分算中间,第18代,往上有第15、16、17代,往下有第19、20、21代,有我见到老人人喊祖辈的,也有孩子见到我喊祖辈的。

1、按辈分怎么起名?

按辈分怎么起名

辈份相生有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在一个家族里,每辈依次取五行相生中的一行为名。另一种情况是在一个家庭乃至一个家族的同一辈人中,兄弟姐妹各取一行,如古代一家有兄妹五人,老大取名栋,老二名字为烽,老三名基,老四名钰,老五为冰。一家人木火土金水五行俱全,和谐相生,一般情况下,五行之间都是处于平衡状态的。从这一基本原理出发,数理学家认为人的姓名也可以由五行划分,如钟、钱等姓属金,杨、李等姓属木,江、黎等姓属水,耿、炎等姓属火,垣、墨等姓属土,同样,名字中用刚、利等字属金,艺、营等字属木,鲜、云等字属水,明、昌等字属火,山、珍等字属土,

明朝皇帝自明成祖朱棣开始,按五行辈份相生取名。明朝皇帝,除开国皇帝朱元璋外,以下按五行相生关系依次取名:成祖——朱棣(木)孝宗——朱祜樘(木)仁宗——朱高炽(火)武宗——朱厚照(火)宣宗——朱瞻基(土)穆宗——朱载垕(土)英宗——朱祁镇(金)神宗——朱翊钧(金)宪宗——朱见深(水)光宗——朱常洛(水)从明成祖朱棣开始,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完成一个轮回,然后又是水生木,开始第二轮循环,

2、家族辈分排序和取名时关于辈分的讲究到底是怎么来的?

2、家族辈分排序和取名时关于辈分的讲究到底是怎么来的

题主说的应该是字辈。如果要论到字辈最早的起源,应该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昭穆制”,昭穆制规定“父昭子穆”,父为昭、子为穆,不断循环,但仅限父子,此后随着时间的发展,汉代至隋唐时期,是字辈逐渐形成时期,此时字辈开始扩展至同祖兄弟之间使用,如东晋陈郡谢氏谢安二子,谢瑶、谢琰,均从“玉”旁。至宋代,字辈才逐渐完善,而标志就是赵匡胤为其兄弟三人每支拟定字辈;明代朱元璋时继续采用,为其二十多个儿子和侄孙分别拟定二十字字辈,

3、在农村,你的辈分是什么辈分?你的家乡辈分观念强吗?

3、在农村,你的辈分是什么辈分你的家乡辈分观念强吗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让我想起了与我姓氏有关的很多故事。本人姓柘,为世间少有的小姓,正因为小,所以我们柘氏人家都很爱本姓人,都像亲人一样和睦相处,相互帮助!我们祖先是明末清初从江西临安府搬迁至贵州遵义的,已经有几百年的历史。祖先的后人,或居遵义,或往外地,后来去外省的就失去了联系,但是不能不说,现在科技的发达,信息的发达,确实为大家带来了好处。

远在天边的人也能从互联网的蛛丝马迹中联系找到,记得在2007年的时候,我一次无意的上网,发现了重庆潼南柘姓人,正在寻找自己的根。于是我留了言,没想到很快就有了反应,原来留言者是一名教师,他们知道祖先是从贵州遵义搬迁过去的,但是曾经多次往遵义寻迹祖根,就是找不到,没想到最终还是互联网帮了忙。第二年,我们贵州遵义和重庆潼南一起开了清明会,再后来,我们又联系上云南巧家的柘氏人家,之后四川、河南柘氏人家也先后被联系上,几地柘氏人家都像一家人似的,经常走动,

说起河南鹿邑的柘氏人家,还有另外一个故事呢,其实,我与他们早在1997年就该联系上的,但是因故而错过了10多年时间。1997年的时候,我出差到了河南周口,我有个习惯,每出差一处都喜欢找找当地的电话号码簿翻翻,看看有没有柘氏人家。那个时候很多地方的电话号码簿上,都有私人住宅号码,虽然每次都是失望而归,但是在河南周口时竟然翻到了下辖县鹿邑有柘氏人家。

我很兴奋地拨了过去,是一位农村老人接的,孩子们都外出了,我问了他们多少户人家,是从哪里搬过去的。他邀请我去他家作客,但因时间关系,我未能前往,后来不知怎的,我的电话记录本丢失了,便从此失去了联系,那时候没有手机,除了用手记录号码,没有其它保存方式,不过还好,十几年后终于联系上了。因为柘姓人少,我的家乡族人观念还是比较强的,辈分观念也比较强。


文章TAG:名字怎么论辈分  辈分  起名  名字  名字怎么论辈分  按辈分怎么起名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