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1,一俟什么意思

一旦等到……
一旦等到

一俟什么意思

2,虫字旁一个寻是什么字

虫字旁一个寻这个字是 蟳读音:[xún]部首:虫五笔:JVAF

虫字旁一个寻是什么字

3,千寻是什么

千寻  【拼音】:qiān xún   【释义】:古以八尺为一寻。“千寻”,形容极高或极长。   【出处一】:晋 左思 《吴都赋》:“擢本千寻,垂荫万亩。”   【例句】:唐 刘禹锡 《西塞山怀古》诗:“千寻铁索沉江底,一片降旛出 石头 。” 清 林则徐 《舆纤》诗:“一线划开云径晓,千寻曳入洞天秋。” 赵朴初 《西江月·参观密云水库工程》词:“铁壁千寻锁浪,碧波万顷如油。”   【释义二】: 寻寻觅觅,不断探索。形容人处于不断思考和探索的精神状态。   【出处】:千寻书香文化网:“今天您千寻了吗?千寻是一种生活态度,千寻是一种人生境界;千寻是岁月精华的凝练,千寻是历史珍藏的故事……”   【例句】: 宋 辛弃疾 《青玉案·元夕》:“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释义三】:千寻是指爱情。记住了千寻就是记住了爱情,记住了过去,记住了你最珍贵的东西。   【出处】:《千与千寻》   【例句】:《千与千寻》中锅炉爷爷说:“千寻,真好。爱情的力量。”
一千次寻找
宫崎骏的动画电影《千与千寻》中的女主角
宫崎骏的动画电影《千与千寻》中的角色。

千寻是什么

4,什么寻什么找一个成语

没有什么寻什么找的成语,也没有同时含有“寻”和“找”的四字词语,具体解释如下:一、寻1、古代长度单位,八尺叫一寻。2、姓。3、找:~求。~觅。~人。搜~。二、找1、为了要见到或得到所需求的人或事物而努力:~人。~材料。~出路。钢笔丢了,到处~不着。2、把超过应收的部分退还;把不足的部分补上:~钱。~齐。扩展资料笔画部分词语具体解释:1、寻求:[xún qiú]寻找追求:~知识。~真理。2、探寻:[tàn xún]探求;寻找:~真理。~地下矿藏。3、寻找:[xún zhǎo]找1:~失物。~工作。4、寻短:[xún duǎn]寻短见。5、寻觅:[xún mì]寻找。觅(mì)。
没有什么寻什么找的成语,相近的有:东寻西觅dōng xún xī mì[释义] 指到处张罗[语出] 《平妖传》第十回:“比及让了他罢了,又来东寻西觅,只恐还在左近,放心不下。”[近义] 东搜西罗
没有什么寻什么找的成语,相近的有:东寻西觅dōngxúnxīmì[释义]指到处张罗[语出]《平妖传》第十回:“比及让了他罢了,又来东寻西觅,只恐还在左近,放心不下。”[近义]东搜西罗
东寻西觅 (dōng xún xī mì)解释指到处寻找。出处明·罗贯中《平妖传》第十回:“又来东寻西觅,只恐还在左近,放心不下。”

5,古代的一仞等于多少米

一仞七尺.周制一仞8尺,周尺一尺约合二十三点一厘米,一仞约合1.8米。汉制为7尺,东汉末为5尺6寸。古代常用单位换算标准石:古代的容量或者重量单位。十斗为一石,一百二十斤为一石。豆:容量单位。斛:容量单位,五斗为一斛。钧:重量单位,三十斤为一钧跬:长度单位,半步为跬仞:长度单位,古代以七尺或者八尺为一仞舍:长度单位,古代行军时以三十里为一舍。寻:长度单位,八尺为一寻。
五尺曰墨。六尺曰步。七尺曰仞。八尺曰寻。十尺曰丈。一仞,七尺详解:1、1仞=周制8尺(约合1.8米),汉制为7尺,东汉末为5尺6寸。2、1仞为周尺八尺或七尺。周尺一尺约合二十三厘米。故1仞约为161厘米或184厘米。
仞 rèn<名>古代长度单位。八尺为一仞。一说七尺,也有以五尺或六尺或四尺为一仞的。古代尺度不同,一尺的长短也不一致,通常一仞相当于一个成年人向两侧伸开两臂后从左手指到右手指中间的距离。《愚公移山》:“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
仞古代计量单位:一~(周尺八尺或七尺。周尺一尺约合二十三厘米)换算大约是1.84或1.61米
仞是古代长度单位,一仞为八尺,一仞等于一寻,一寻等于张开双臂之长度,约1.6 至1.8米。 一仞为七尺 1仞=周制8尺(约合1.8米),汉制为7尺
古代长度单位,一仞为八尺

6,一仞是多长啊

一仞的长度:周制一仞为八尺,约合184厘米;汉制一仞为七尺,约合161厘米。仞是一个汉字,读作rèn,本意是指古代长度单位,周制八尺,汉制七尺,引申义是测量深度。周制尺一尺约合二十三厘米,23cm x 8 = 184cm。汉制尺一尺等于0.231米,23cm x 7 = 161cm。扩展资料1、古代度量单位古代度量单位(Ancient units of measurement)即古代的容量、长度或者重量单位等。常见容量单位有石、豆和斛;常见重量单位有石、钧;常见长度单位有:跬、仞、舍和寻。2、单位发展历史(1)《夏书·五字歌》、《管子·杨权》、《管子七法篇》等古书记载,夏代已经有了度量衡器具。商、周均建有度量衡制度。(2)秦统一全国后,立即发布统一度量衡制度诏书,沿用了商朝所制定的度量衡量值。(3)两晋、南北朝时期,度量衡制度再度混乱,单位量值急剧增长,出现了“南人适北,视升为斗”的局面。(4)隋文帝统一全国以后,再次统一度量衡。(5)唐代对衡制单位有所改进,即把“铢、累、黍”非十进制单位,改为“钱、分、厘”十进制单位。(6)宋代改进了容量单位,将原十斗为一斛,改为五斗为一斛,十斗为一石,同时度量衡量值也有增长。(7)元代度量衡承袭唐制。单位量值比宋代又有增大,一斤约合今625克。(8)清朝度量衡基本上承袭明制,单位量值略有增长。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尺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仞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古代度量单位
古代长度单位。周制八尺,汉制七尺,周尺一尺约合二十三厘米
周尺,一仞约合二十三厘米
相当于1.848m
作为古代长度单位的仞,是指成人两臂平伸时两手之间的距离,亦即160厘米左右,约合周时的八尺,东汉时的七尺,今天的五尺。

文章TAG:一寻  一俟  什么  什么意思  一寻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