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历是如何产生的?在它之前,中国使用哪种历法?
中国的农历也称阴历,是我们的祖先从日长生活的实践经验中根据月亮的月圆月缺周期推算出来的。阴历一年有十二个月,每月三十天。一年又分为四季,春.夏.秋.冬,并配有二十四节气。农业的耕种收割,按二十四节气操作。中国农历以前并不规范,大多是采用皇帝记年法,新皇帝登基为年号这样以此类推,換一个皇帝就改一个年号,杂乱无章,自从出现了阴历,才有了真正的纪年法。
当今历法,24节气随着阳历走,那农历还有多大的意义呢?
我国自古以来就使用农历。有许多人对历法没有很好了解,而生错觉了。以为现行的公历就是外国,农历就是我国的,农历就是阴历,这样的理解认识是有不周有错误的。公历不全是外国的,农历不仅仅指阴历。我国习惯使用的农历是阴阳合历。凡历法都是围绕太阳月亮而做的,阳历以太阳为主,阴历以月亮为主。公历是阳历之一种。我们使用的农历中的阳历,主要反映在二十四节气上,这与公历中的阳历是有所不同的。
把农历仅作阴历看,是有认知上的错误的。阴历又叫太阴历,是以月相变化特点而制定的,反映的是月亮运行规律,月的朔望盈亏变化过程,因为形象,比较直观,容易掌握,故为人先用。但阴历是没有指导农业之功效的。以观察太阳运行而创的阳历就有指导农业的功效,因为太阳的运行而生四季变化,形成冷热寒暑温度的不同。我国的先人就依据太阳运行规律而创造二十四节气以记之,用此来指农业生产。
农历是中国特有的,但为什么有人说是一个叫汤若望的德国人编著的?
农历是中国特有,一点不假,汤若望编著也不假。汤若望编著时是明朝,且不是他一个人,还有明朝的其他人。要明白,农历使用的节气,在夏朝时就有。夏朝到明朝隔了多少年?编著不等于发明创造,只当有编辑的功劳。他不编也会有其他人编的,不要以为汤若望他有大功劳。农历我国特有,农历主要指使用二十四节气历,二十四节气是我国古人发明创制的,而且在夏朝就开始有使用,到秦汉时确实。
历法是一步步完善的,也不是一人功劳,是经过无数修改而形成,我国农历是这样,公历也这样。人类自诞生之日起,就同岁月结下了不解之缘,就想造历法,谁不与岁月而生,随岁月而逝?人一直在致力于认识岁月,把握岁月,以指导人学习工作生活。农历形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做到的。读过历法史,了解历法的人都知道,农历完善真的不易,不知经过多少人,多少代为之奋斗,汤若望只是后来者出过一点力的外国人而已。
从夏历到西汉的《太初历》到《四今历》《古六历》再《大衍历》《十二气历》《授时历》到《大明历》无不经过许多人的辛勤付出。如南北朝时天文学家祖充之,就为农历作出过重要贡献,他提出了比19年7闰更精确的391年144闰的闰周理论。我看历法史知道,明崇祯二年(公元1629年),崇祯皇帝授权徐光启组织历局改历。
文章TAG:农历 新年 源于 我国 中国为什么用农历 农历新年源于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