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坦克乘员是躲在坦克内的,有装甲保护,并且,冲击波只能是从坦克的缝隙处进入其内部,使内部压力增大形成超压伤害乘员。然而,由于能进入坦克内部的冲击波小,无法形成瞬时压力,因此,也就无法对乘员构成杀伤力了。据试验数据显示,密封性良好的坦克,可以将进入内部的超压能量会被削弱90%左右。由此可见,155毫米榴弹炮弹是无法对坦克内的乘员构成伤害的。
坦克中弹后即使不被击穿,内部的成员是不是也很可能震死?
坦克如果被穿甲弹击中,而且被击穿,那么高温金属流会伤害乘员,如果没被击穿那么穿甲弹的那点冲击力远不足振荡坦克,乘员只感到咚的一下,似人坐在汽车中被砖砸了外壳一下的感觉,如破甲弹同样如此,如果是高爆反坦克地雷(威力小的不行),那么会炸坏履带(目的就是炸它履带让它失去作用退出战场),但炸不穿底部乘员的感觉是似人坐在汽车里中速行驶下过加高减速带时强力振跳,如果是被榴弹炮击中一般情况下就会损坏发动机,而乘员感觉就是被强力推了一下,如果是大口径152榴弹去中那么坦克就会被损坏,如在侧下爆炸就会炸翻坦克,炸掉炮塔及发动机,乘下一个底座(现代优秀坦克前装甲等效厚度多数超过了750mm了,正面可坻挡152轰击,那么乘员什么感觉呢,他们的感觉就是汽车低速撞墙,两汽车各自40码时对撞驾驶员基本会完蛋(汽车前部损坏时还有一个缓冲呢),而两坦克同等速度对撞(硬对硬无缓冲)时,乘员死不了,坦克乘员的保护是极好的,就那帽子戴着你用棍子一般力度来一下也不会有事,总之反坦克主要是去损坏坦克,那么重量的坦克要使之强力振动起来不是易事,战场上打坦克多数用穿甲弹,乘员的死伤是穿甲弹击穿时的飞溅金属流,现代坦克乘员生存率很高,象以色列坦克发动机前置后更能有效地保护乘员。
《亮剑》中,89师官兵离奇阵亡,全身未见伤口,李云龙是怎么做到的?
淮海战役中的解放军早已经不是“小米加步枪”的装备水平了,华野司令员陈毅战后的总结中,将淮海战役的胜利保障首推为两条,第一是解放区500万支前民工的努力,第二就是来自大连的炮弹,那里是东北军区最大的大口径炮弹生产基地。《亮剑》李云龙与楚云飞对决的“赵庄之战”,战史原型就是华野阻援兵团坚决堵住邱清泉、李弥两兵团解救黄百韬兵团的徐东阻击战。
楚云飞的第89师被设定为邱清泉第二兵团核心部队第5军的主力师,所谓的“美械王牌”。根据战史记录,徐东作战期间国民党军队共消耗大口径炮弹12万余发,期间推进了12公里,一方面说明华野阻击部队的顽强,比如李云龙的华野二师就伤亡较大,晋西北八路军独立团的老底子“伤亡了五分之四”,这足以令李云龙心疼的要死了。
从另外一方面也可以看出,能够在敌人如此凶猛的炮火下胜利完成阻击任务,华野的炮兵支援火力也不可小觑。此间唯一的弱点,是炮弹要先通过海路运到胶东半岛,再从陆路转运到淮海前线,路途遥远且耗费时间,所以战役期间一度出现炮弹紧张的情况。《亮剑》赵庄之战的爆发阶段,是楚云飞89师占据炮火优势,该部拥有东西两个炮群,掩护步兵敢死队不停地攻击华野二师的阻击阵地,其装备的美式榴弹炮让李云龙和张大彪垂涎欲滴。
为了破坏敌人的进攻火力,参谋长张大彪还组织了对89师炮兵阵地的夜袭,毁榴炮八门。然而李云龙师毕竟是从中原野战军转隶过来的,华野首长也担心把二师老底子打光“不好跟中野首长交代”,恰好此时大批炮弹运到,于是华野首长决心用四个炮兵团的火力换下二师,这样即能完成阻击任务,又可以减少伤亡。这里李云龙耍了个花招,他没有把炮兵火力用在89师正面进攻的时候,而是让部队趁夜悄悄撤出阵地,等到楚云飞部队冲上阵地时再用炮火覆盖。
这个花招的聪明之处在于,89师没有任何心理防备,发觉上当时想撤都撤不下去了,如此必将遭到重大杀伤。李云龙还故意在天亮才释放被俘的89师炮团参谋,转交标好火力覆盖范围的地图,等到楚云飞率部冲上空无一人的二师阵地,兀自狐疑间,展开了参谋呈上的地图,立知李云龙的用意,刚来得及叫一声不好,试图命令部队撤退,铺天盖地的炮弹已经砸了下来。
文章TAG:震死 活活 士兵 震死是什么意思啊 士兵被活活震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