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人在传说的演化中,把晒衣服扩大到晒所有的物品,范围越来越广。下面我说说晒经书,你看看是不是很震撼?每年的六月六,皇宫里的銮驾要搬出来暴晒,皇史档案等也要拿到庭院中通风晾晒。各地的寺庙举行“晾经会”,把所存的经书摆在阳光里晾晒,为了防潮、防虫蛀鼠咬。传说京城里的白云观藏经楼里,藏有经书五千多卷,六月六这天,所有的道士们衣冠整洁、焚香秉烛,把藏经楼里的5000多“道藏”拿出来翻晒,至今仍可以想象当时隆重的场景和热闹的气氛。

晒得这么牛气冲天,洗得同样也是风生水起。当时百姓家里虽没有洗浴设备,但节日期间,还是要设法去沐浴洁身,而信佛者洁净后还要去焚香拜佛,以示虔诚。是不是洗的够彻底,可是仍远远不够,还有洗大象的呢,大象可是庞然大物。元明清时期,农历六月六是法定的洗象日。那时的大象相当于如今的依仗礼队,为皇帝朝会或出巡显示威严。

比如乾隆时期,那时养的大象有三十多头,象奴驯象师最多一百多人。洗象日这天,敲着锣打着鼓,牵着大象到城护城河中洗澡。人马如潮,你来我往,观客似蚁,熙熙攘攘,这场面,绝对牛气。说到这里,大家明白为啥在农村,六月六,人们都要洗晒衣物了吧。最后我想说的是,许多民俗的流传,表达的是前人的智慧,也是一种对后人传统的引领。

六月初六到,农村俗语“六月六,家家晒红绿”是啥意思?你晒了吗?

所谓“六月六,家家晒红绿”,其意思是说在农历六月初六这一天,如果天气好,那就要在这一天把家中的衣服、被子都拿出来晒一晒。而读书人则会把家里的书籍全部也搬出来,放在太阳底下晒一晒,这样才能避免发霉或者是生虫子。在有些地方也说成是“六月六,人晒衣裳龙晒袍”、“六月六,家家晒红绿,不怕虫咬不怕蛀”等等。为何六月初六晒衣服、被子呢?想起小时候,我们这里对这个习俗还是比较重视的,每年到了农历六月初六这天,如果是大晴天,那家庭妇女们就会比较忙碌的,不仅要把过冬穿的棉衣、棉被都拿出来晾晒,而且还会把家中一些稻谷、豆子、花生等农作物也摊放在房顶晒一晒。

据说这一天晒过的衣服、被子会一整年不发霉。其实这个是有道理的,在南方这个时候梅雨时节基本结束了,而马上就要进入伏天了,这个时节的气温高、日照时间长,所以经过晾晒以后这些衣服、被子上的水分晒干了,自然也就不发霉了。因为到处是花花绿绿的,所以就有了“六月六,晒红绿”的说法。有些勤劳的女人还会在这一天特意给小孩子洗澡,说一整个夏季不长痱子。

 3/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文章TAG:六月  六有  六宜  不宜  农村  农村六月六有什么禁忌  六月六宜晴不宜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