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暑小暑不热,大寒小寒不冷”,这句农谚大意是如果大暑、小暑没有往年那么热,那么到了大寒和小寒的时候也就没有往年那么冷。意思是小寒比大寒的温度低,比大寒冷,老话说“大暑小暑不热,大寒小寒不冷”,是什么意思呢,“大暑小暑不热,大寒小寒不冷”,今年冬天冷不冷,就看大小暑。
1、农村俗语“小寒胜大寒,常见不稀罕”什么意思?小寒比大寒更冷有道理吗?
农村俗语:小寒胜大寒,常见不稀罕。意思是小寒比大寒的温度低,比大寒冷,这是有道理的,冬至数九,小寒的第四天进入三九。如果把他同人比,冬至好比人出生了,经过一九二九的成长到了青壮年,这期间就是人的精力最旺盛的阶段,那么大寒节就好比人的老年和晚年就没有那么充足的精力了,所以小寒比大寒要冷一点。我再把他比作夜间,中国话有:黎明前的黑暗,夜间最黑的时候是在亥时子时丑时,大寒节就是寅时卯时,这段时间越来越亮,
2、“大暑小暑不热,大寒小寒不冷”,俗语农谚预测年景,什么意思?
“大暑小暑不热,大寒小寒不冷”,今年冬天冷不冷,就看大小暑。“小暑接大暑,热得无处躲”,是不是感觉这几天的太阳特别大,天气酷热,烈日炎炎?其实,这就是夏天应该有的样子,老话说,“该热的时候热,该冷的时候冷,才会有好年景”,这是老辈人千百年来和大自然相处总结出来的经验。小暑节气就要到了,小暑节气一到,江南持续多天的梅雨季节也就结束了,
小暑节气节气间的温度,有些地区将会达到35℃以上。可别嫌弃这么高的温度,就是小暑节气间大太阳把梅雨季节的潮湿晒干了,到了晚上的时候才会更舒服一些,杜甫就非常喜欢这样的天气,“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就是最好的描述。不过,今年的南方一些地区下的雨有点多,发生了涝灾,给人们带来了不少损失,甚至湖南江华的暴雨,导致16个乡镇受灾,转移安置了近7000多人。
而北方一些又旱得旱涝得涝,像河南地区持续高温,就连村民家的塑料风扇都热蔫了,这样的天气庄稼怎么可能长得好呢?让农民苦头疼不已!小暑又被称为“小热”,是酷热三伏天到来的前奏,到了大暑就会更加酷热。其实,也给了我们一些缓冲的时间,逐渐去适应这种闷热的天气,老话说“大暑小暑不热,大寒小寒不冷”,是什么意思呢?说这个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我们国家的气候特征。
咱们国家是季风性气候,从热到冷的区依次是热带季风气候区(云南、海南全省广州、镇江、台湾等地)、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秦岭淮河一线以南)和温带季风气候区(秦岭淮河一线以北),作为季风气候区,一到夏天的时候就会受到海洋暖湿气流的影响,暖湿气流强大,夏天就会高温、潮湿并且多雨。咱们上学的时候学过,把这段时间称为“雨热同期”,
对于农作物生长来说,还是比较喜欢这样的天气的。干旱少雨不利于作物生长,只下雨,天不热也不利于作物生长,在老祖宗留下的农谚中我们也能了解到,在一年当中最热的农历六月这段时间,多下雨是有利于作物生长,获得丰收的。例如:农谚“六月雨三泼,遍地出黄金”、“六月三天麻麻雨,狗子不吃稀面糊”、“六月怕干,九月怕淹”、“六月连阴吃饱饭,七月连把谷烂”、“小暑雨如银,大暑雨如金”,这些农谚都是说明农历六月下雨是有利于作物生长,庄稼容易获得丰收,
但是,雨多了也会有隐患了,会出现洪涝灾害,特别是对于我们种植蔬菜的农户来说,损失可就大了,我们吃的菜可就要贵了。另外,当雨水扎堆在一个地区下雨的时候,往往其它一些地区可能会出现伏旱的情况,总之,还是平衡一些好。更可怕的是那种台风天气,会造成我们农作物大面积倒伏,我们现在农业技能虽然提高很多,但是面对这种恶劣天气防范措施还并不多,往往会损失很大。
那么近期有没有台风呢?据了解7月初3号台风“暹芭”即将形成,或携带巨量雨水上岸,对华南地区以及广东沿海地区产生影响,要做好相应防范措施,这也是今年首个登陆台风,恶劣天气一来,最苦的就是农民了,今年化肥和油价不断上涨,前期投入增加不少,希望安安稳稳获得丰收,卖个好价钱。小暑我们感觉很热的话,到了大暑节气的时候会更加酷热。
文章TAG:小寒 大寒 不冷 小寒大寒哪个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