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的挂钟馗,有的悬桃符,有的烧香敬祖宗。端午节是民间传统节日,大约在春秋时期,民间就有过端午的做法,常州别号龙城,有“自古兰陵号六龙”一所以竞渡的龙舟也有六种,现在常说的传统节日有春节(正月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五)、土地诞(二月二)、清明节(阳历4月5日前后)、端午节(五月初五)、中秋节(八月十五)、腊八节(腊月初八)、祭灶节(小年、腊月二十三)除夕(腊月二十九或三十);不常过的有。

1、为什么会有传统节日?又有什么渊源?

为什么会有传统节日又有什么渊源

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发展过程中,由于原始信仰、祭祀活动以及天象、历法、人文、自然、文化等原因,逐步沉淀凝聚成中国的传统节日。这些传统节日,记录了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和文化活动,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现在常说的传统节日有春节(正月初一)、元宵节(正月十五)、土地诞(二月二)、清明节(阳历4月5日前后)、端午节(五月初五)、中秋节(八月十五)、腊八节(腊月初八)、祭灶节(小年、腊月二十三)除夕(腊月二十九或三十);不常过的有:上巳节(三月初三)、寒食节(清明节前一天)、七夕节(七月初七)、中元节(七月十五)、重阳节(九月初九)、寒衣节(十月初一)、下元节(十月十五)。

冬至节(阳历12月22日前后)在广东地区过得比较多,北方一般冬至是吃饺子,广东地区有“冬至大过年”的说法,会做很多菜,这些传统节日多是因祭祀活动演变而来,例如,春节由岁首祈年祭祀活动演变而来,上古时代,人们在一年农事活动结束,新一年的开始时举行祭祀活动,祭天地众神和祖先的恩德,祈求丰年;元宵节据传源于汉武帝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真正作为民间节日是在汉魏之后;清明节主要是祭祖和踏青,还是离不开祭祀活动;中元节(七月十五),源于早期的“七月半”农作物丰收秋尝祭祖,“七月半”的产生可以追溯到上古的祖灵崇拜与农事丰收时祭。

古时人们对于农事的丰收,常寄托于神灵的庇佑,和现在的“鬼节”相距甚远;中秋节有祭月的活动;重阳节,中国传统四大祭祖节日之一;寒衣节,又称“十月朝”、“祭祖节”、“冥阴节”,是传统的祭祀节日,相传起源于周代。寒衣节流行于北方,不少北方人会在这一天祭扫,纪念仙逝亲人,谓之送寒衣;冬至:既是祭祀节日,又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腊八,古人祭祀祖先和神灵(包括门神、户神、宅神、灶神、井神)的日子,流传下来成了节日,吃腊八粥、腊八蒜等等都是腊八节的习俗;祭灶节,俗称小年,祭灶王爷上天的日子;除夕,就更不用说,全国各地都有祭祀祖先风俗,

和天象有关的节日是土地诞,民间称“二月二,龙抬头”,这是和二十八星宿和四大星象有关的节日。和人文有关的是寒食节,相传是晋文公为介子推所设;端午节,为纪念伟大诗人屈原产生的节日,和道教有关的节日是下元节。和爱情有关的节日是七夕节,传说中牛郎和织女相会的日子,古时七夕节女子有穿针乞巧等习俗,还有已经消失的上巳节,俗称三月三,这个节日始于春秋末期,是古代举行“祓除畔浴”活动中最重要的节日,人们结伴去水边沐浴,称为“祓禊”,后来增加了祭祀宴饮、曲水流觞等内容。

2、端午节为什么会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其意义何在?

农历五月初五为端午节,端午,本名“端五”,《太平御览》卷三十一引《风土记》云:“仲夏端五,端,汤也。”亦名“端阳”、“重五”、“重午”,端午节是民间传统节日,大约在春秋时期,民间就有过端午的做法。至于这一时节习俗的起由,历史上有多种说法,最初是远古时期以龙为图腾物的民族,祭祀其先祖,并祈龙施雨,以助农耕。

春秋以后,人们把龙的祭祀与屈原、五子胥、越王勾践,以及与夏至节令的恶月禳疾联系起来,形成了历史上对端午节习俗起源的多种解释,这些解释中,流传最广的是“屈原说”。南朝梁.吴均《续齐谐记》云:“楚大夫屈原遭谗不用,是日(五月初五)投汨罗江死,楚人哀之,乃以舟楫拯救,端阳竞渡,乃遗俗也,”屈原是忧国忧民才投江自尽的,他的爱国主义精神一直为后世的人们所崇敬,正因为如此,才使得端午节演变成为对这位爱国者的纪念活动。


文章TAG:节日  传统  为什么会有传统节日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