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晋代小说《搜神记》的记载中:“昔颛项氏有三子......一居若水为魍魉鬼。图片来自网络“魑魅魍魉”究竟是什么东西?那么,这个“魑魅魍魉”究竟是什么东西呢?为什么会让人如此惧怕呢?它们真的是妖怪吗?按照《说文解字》的解释,“魑”是若龙而黄,从形状和颜色上对给“魑”做出了定义。
「魑魅魍魉」有什么区别?分别指代什么鬼?
笔者经考据认为,所谓的“魑魅魍魉”并不是妖魔鬼怪,而是自然界中的一些少见的或者已经灭绝的动物或者植物。欲知详情,请往下看。“魑魅魍魉”的出处世人一般认为“魑魅魍魉”一词最早出自《左传》,其实这是不严谨的。据《左传·宣公三年》:“昔夏之方有德也。远方图物,贡金九牧,铸鼎象物,百物而为之备,使民知神奸;故民入川泽山林,不逢不若,螭魅罔两,莫能逢之。
用能协于上下,以承天休。”这段话的意思是,在夏禹之时,把九州的风物全部镌刻在九鼎之上,让大家知道哪些东西是好的,哪些东西是坏的,好的东西我们就亲近它,坏的东西我们就规避它。在这段记载中,第一次出现了“螭魅罔两”。但大家要注意的是,在这段记载中出现的是“罔两”,而不是“魍魉”。历史上第一次出现“魑魅魍魉”是在汉代张衡《文选·西京赋》中的“魑魅魍魉,莫能逢旃”。
从此之后,魑魅魍魉和牛鬼蛇神一样,就成为了丑怪的代名词了。图片来自网络“魑魅魍魉”究竟是什么东西?那么,这个“魑魅魍魉”究竟是什么东西呢?为什么会让人如此惧怕呢?它们真的是妖怪吗?按照《说文解字》的解释,“魑”是若龙而黄,从形状和颜色上对给“魑”做出了定义。但从古至今,我们连一条真龙都没有见过,对龙的了解也仅是停留在豢龙氏会养龙,龙喜欢住在水源清洁的地方而已,用一种本就模糊不清的解释来解释另一种事物,那只能是越解释越糊涂。
还有的说法说“魑”是山神,这是鸿蒙时期先人们对未知事物的莫名恐惧转变而成的一种崇拜。笔者倒是认为,结合“魑”的形象“若龙而黄”,“魑”很有可能是一种已经灭绝的黄色大蛇,或者就是目前仍然存世的那种黄金蟒。“魅”的解释就更稀奇!根据“魅”字的造字形势来看,“未”意为“枝叶招展,花香袭人”,进而引申为“外貌讨人喜欢”。
所以,先人们又把“魅”安上了一个美好且又令人恐惧的名字-山鬼。笔者觉得,这个所谓的“魅”恐怕连动物都不是,而应该是一种植物或者是植物散发出来的一种气味。在自然界中,尤其是没有开发的南方原始森林深处,经常会有一些奇花异草或者瘴气。人类闻到这种气味之后,就会处于一种迷幻状态,进而产生幻觉。在幻觉中,出现美女的形象那太正常不过了。
文章TAG:越穷 见鬼 碰见 象征 碰见鬼象征什么 越穷越容易见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