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上坟祭祖,中原一带就是在大年初一的早上带上供品,具体有火纸、香表、鞭炮、酒肉和蒸馍。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吃过晚上的饺子后我们这里才开始上坟,上坟的时候男孩子可以去,女孩子是不能去的,老人们说男孩子是自家人能延续香火,所以要去祭拜,现在有不少年轻人,看见公婆或者岳父岳母如同见了天敌一般,靠春节上坟祭祖就认为百事孝为先,只能说是一种外表形式,没有实际意义。
1、过年上坟要不要带孩子一起去,为什么?
我们这里的风俗,过年的时候是不上坟的。每逢春节,我们这里都请家谱,如下图,也就是说把祖宗请回家过年,以前都是在家庙里供奉,现在家庙没有了,所以各个家族选一家德高望众的,在他的家里挂家谱。每到过年的时候挂上,拜年的时候都会先去拜祖宗然后才能拜年,直到正月十五元宵节吃过晚上的饺子后我们这里才开始上坟,上坟的时候男孩子可以去,女孩子是不能去的,老人们说男孩子是自家人能延续香火,所以要去祭拜。
2、春节上坟祭祖的习俗,俗话说“百善孝为先”,上坟有什么讲究?
中国地大,人口众多,各地民俗还是有差别的,具体到某一个地方,还是要根据当地年岁较大、见多识广的老年人给予指点比较合适,从网络上所获得的知识并不一定就适合当地的民俗习惯,春节上坟祭祖,中原一带就是在大年初一的早上带上供品,具体有火纸、香表、鞭炮、酒肉和蒸馍。到了祖坟以后,放好供品,点燃火纸、香表,开始放鞭炮,
然后所有人跪在地上双手合十,叩上三个头也就结束了。仪式并不复杂,主要讲究的是后辈子孙还没有忘记祖先,放鞭炮、烧纸钱是给别人看的,就是告诉乡邻乡亲,这家还有后代人。如果有哪里的坟地不冒烟,给外人的印象就是这一家或这一门断了子孙后代人,百善孝为先,不仅仅是春节祭祖拜先人的形式,最重要的还是内容,也就是体现在对仍然活着的长辈人不耐其烦的伺候着,有病治病,无病问寒问暖,这才是百善孝为先的具体体现。
中国的孝文化渊源流长,孝教老人,祭祀祖先,前者讲究的是内容,而后者仅仅是一个形式,只要做到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就把“百善孝为先”落实到实处,现在有不少年轻人,看见公婆或者岳父岳母如同见了天敌一般,靠春节上坟祭祖就认为百事孝为先,只能说是一种外表形式,没有实际意义。多元文化背景下,本博认为在遵循传统民俗习惯的大环境下,还是以个人的实际行动,侍奉身边夫妻双方的老人为最重要的任务,向世人证明个人的行为就是落实百事孝为先的具体行动,
其它一切所谓的百事孝为先表演的成分多,无实际内容的多。民间曾有活着不孝,死了胡闹的说法,言简意赅,就是告诉世人,父母活着的时候哪怕端碗白开水,只要Te喝到嘴里,也比人死后豪天豪地去哭诉强多了。春节上坟祭祖,讲究的是形式,各地风俗习惯不太一样,还是以当地人们的方式方法去进行,免得不伦不类,让人笑话。这一点还是需要关注的,俗话说细节决定成败,就是让人从思想上作好准备,
3、每年除夕前要去给过世的亲人上坟,上坟的意义是什么?
谢谢邀请,这个问题极简单,就是告慰先祖我们过的非常好。老话说的好,没有天那有地,没有父母那有儿女,羊羔尚有跪母恩,何况有血有肉的人呢。不忘先祖,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每逢佳节倍思亲,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纪念先祖从没间断。尤其是到了年关,吃的好穿的暖,更让我们思念生养我们的父母们,没有父母的艰辛付出,那有儿女们的幸福生活,
4、过年上坟是迷信吗?
谢邀请:春节是举家团圆的日子,一家人快快乐乐的在一起过年,是一件很幸福的事。我们活着的人团团圆圆的过年,也不能冷落了故去的亲人,对于我们的祖先,我们故去的亲人,在过年时,我们也不能忘记他们,我们要把他们接回来,跟我们一起过年。就要去上坟,把他们接回来,每个地方的风俗不一样,一般来说,都是阴历三十的上午去墓地上坟,把故去的亲人接回家。
文章TAG:上坟 春节 祭祖 习俗 为什么春节要上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