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鲜卑政权北魏统治时期,为了融入鲜卑上流社会,他们与鲜卑贵族通婚,获得身份认同。而鲜卑贵族也通过与汉人豪门士族通婚,获得地方势力支持。由此形成了一个,由鲜卑贵族与当地豪门士族,共同构成的上层建筑。李渊的祖父李虎,位列西魏八柱国,并被赐姓“大野”。杨坚的父亲杨忠,位列西魏十二将军,因北周建国有功,被赐姓“普六茹”。
不过,随着鲜卑族汉化,以及杨坚建立隋朝后,原先鲜卑化的汉民,又纷纷改回汉姓。所以从严格意义上讲,到李世民这一代,早就没有了“大野”姓氏,不应该称之为“大野世民”。那么,为什么还有很多人纠缠于李唐到底是鲜卑人,还是汉人呢?我们该如何看待这件事?首先,很多少数民族其实原本就是中原人种的分支,本是同根生。根据《史记》等记载,包括鲜卑、突厥、匈奴,以及更早的山戎、鬼方、猃狁、东胡,后来的乌桓、吐谷浑、契丹、女真等少数民族,其先祖都是夏商周三代的部落分支。
在西周农耕文明之前,中国以游牧文明为主体。随着中原农耕文明的发展,一部分人进入西周的封建社会,成为汉民族。还有一部分人依然保留了三代之前的游牧文明,他们逐水草而居,漂泊在两河文明的四周,形成了东夷、南蛮、西戎、北狄各大游牧部落,进而发展成汉民族以外的少数民族。从人类发展的根脉上看,无论汉民族还是少数民族,原本都是一家人。
其次,汉民族本就是一个杂合的民族,中国历史的发展就是民族融合的过程。通观中国的历史,我们会发现,周边的少数民族,最终都慢慢融合于汉民族了。比如春秋战国时期的中山国一带的犬戎、西北地区的戎狄。又比如两汉的南匈奴,及本文提到的鲜卑,和此后的突厥、契丹、女真等。比如今天的元姓,很可能是鲜卑皇族或长孙氏后裔;姓刘的不全是刘邦的后人,还包括独孤氏;姓陆的很可能是“步六孤”的后裔;“普六茹”改成了“茹”姓;“贺兰”氏,改成了“贺”姓。
今天,我们还能在全国各地,都能找到古代少数民族的遗存。比如已经消失的契丹族,有人考证,在云南,蒋、陈、李等姓氏很多都是契丹皇族后裔。所以,汉民族本就是一个民族大融合的结果,中原文明只是它的核心部分,而不是全部。最后,汉文化的包容性是其最光辉璀璨的部分,是中华民族永生的法宝。汉民族的这个特性,源于汉文化。
汉文化是农耕文明的典型代表,它相对于游牧文明,具有先进性,这是以游牧文明为主体的少数民族,必然被融合的原因。同时汉化文化又具有极强的包容性,对各种外来文化,都可以兼收并蓄,甚至加以改造升华,成为中华文明的一部分。比如佛教,起源于印度,它来到中国,并没有被汉文化视作洪水猛兽,而是在汉文化的接纳下,被改造成与汉文化完美结合的文化精粹。
文章TAG:名字 李叫 时辰 免费 出生 跟李有关的名字叫什么名字叫什么名字叫什么 出生时辰李叫什么名字免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