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来京师,见有举进士者,人多贵之。韩愈这几年的贬官生涯,对于思想文章都有裨益,隋唐以后,几乎每一位知识分子都与科举考试有着不解之缘,都有过科举生涯,从未参加过科举考试的是极少数,隋朝以前采用的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员的制度导致出身寒门的普通人无法步入仕途,隋朝开始盖为科举制,使得任何参加者都有成为官吏的机会。

1、古代寒门平民出身,靠科举做大官的名人有哪些?

古代寒门平民出身,靠科举做大官的名人有哪些

科举考试,是隋唐到清代的封建王朝分科考选文武官吏及后备人员的制度。隋朝以前采用的九品中正制选拔官员的制度导致出身寒门的普通人无法步入仕途,隋朝开始盖为科举制,使得任何参加者都有成为官吏的机会,清代科举考试逐渐僵化,被称为八股文,后于20世纪初废除。隋唐以后,几乎每一位知识分子都与科举考试有着不解之缘,都有过科举生涯,从未参加过科举考试的是极少数,

科举产生出了一大批善于治国安邦的名臣、名相和雄才大略的政治家、众多有杰出贡献的思想家、文学家、艺术家、诗人、学者、教育家、科学家、外交家等等,如唐代的孙伏伽、王维、张九龄、韩愈、柳宗元、刘禹锡、颜真卿、柳公权、白居易,等等。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又称韩吏部,又称韩文公。韩愈初到长安谋考进士,在《答崔立之书》中说:“仆始年十六时,未知人事,读圣人之书,以为人之仕者,皆为人耳,非有利乎己也,

及年二十时,苦家贫,衣食不足,谋于所亲,然后知仕之不唯为人耳。乃来京师,见有举进士者,人多贵之,仆诚乐之,就求其术。”但此后举进士,三次落第,终于寄食于人,直到贞元八年(792),韩愈二十五岁,始中进士。这次考试,由陆贽主考,梁肃、王础为佐,号称得人,“所与及第者,皆赫然有声”。除韩愈外,还有李观、李绛、崔群、欧阳詹、王涯、冯宿等,“皆天下之选”,

韩愈此后又应吏部博学鸿词科考试,但前后三年,终于落选。此后,韩愈便上书宰辅,以求闻达,贞元十一年(795)三月之内三次上书,竟无消息。于是离开京师,到地方为佐吏,先佐汴州,又佐徐州,直到贞元十八年(802),韩愈才得国子监四门博士。贞元十九(803)年十月,又与柳宗元、刘禹锡等同为监察御史,韩愈以书生而得官,立即上书言事,却不料《御史台上论天旱人饥状》一奏,即得罪“专政者”,贬为连州阳山令。

十年谋官,两月即贬,当“永贞革新”的期间,韩愈正在贬所。永贞元年(805)八月,宪宗即位,韩愈遇赦,移官江陵,为法曹参军,元和元年(806),奉诏回长安,充国子博士。因避谤毁,求为分司东都,移官洛阳,又因“日与宦者为敌”,降职河南县令。韩愈这几年的贬官生涯,对于思想文章都有裨益,可惜贬官不久,又回长安。

元和六年(811),迁为尚书职方员外郎,坐论柳涧,调为国子博士,元和八年,迁比部郎中,史馆修撰。元和十二年,因附议裴度用兵淮西,被任为行军司马,功成之后,迁刑部侍郎,元和十四年(819),正当宪宗妄图福田,迎接佛骨之时,他又上书直谏。《论佛骨表》一疏,引起宪宗震怒,一封朝奏,夕贬潮阳。一到贬所,他立即上表请罪,长庆元年(821)又返长安做官,

由兵部侍郎转吏部侍郎、京兆尹。韩愈二十年间,两次贬官,都由极谏,说明其人确有正直的品质,但贬官不久而又升官,则是他的不幸。如果长期被贬,成就可能更高,晚岁定居长安,没有写出更好的文章。刘禹锡(772~842)字梦得,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唐代中期诗人、文学家和哲学家,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

后被贬为郎州司马、连州刺史,晚年任太子宾客加检校礼部尚书,死后被追赠为户部尚书,他的家庭是一个世代以儒学相传的书香门第。政治上主张革新,是王叔文派政治革新活动的中心人物之一,刘禹锡(772~842),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祖籍中山(今河北定县)。他是匈奴族后裔,七世祖刘亮随魏孝文帝迁洛阳,始改汉姓。


文章TAG:名人  朱氏  大官  科举  古代  古代朱氏名人有哪些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