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古时的正月初一被称为“元旦”的历史结束了。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我国使用公元纪年”,将农历正月初一称为春节,将公历1月1日定为元旦。当时北洋政府为区分农、阳两节并彻底与古代长期使用的农历正月初一的“元旦”相区别,1914年,经内务总长朱启钤提议,袁世凯中华民国北洋政府正式将元旦定义为西历(公历)1月1日,将农历(阴历或夏历)新年岁首(古代的元旦)立春前后的正月初一正式改名为“春节”,并将“春节”作为全国性节日于1914年开始实施,自此,古代延续了两千余年的农历正月初一的“过年”不称“元旦”而称呼为“春节”了,就是如今我们所过的“春节”了。
大年初一,都有什么风俗?
大年初一,习俗颇多。早上要自行起床,不能被人唤醒。否则会唤醒跳蚤等害虫。小孩子们要换上新衣服,新鞋帽,以示新年大喜。长辈们会把压岁钱放在孩子们的新鞋里,以求孩子们一年四季,平安幸福。长辈们先敬神烧香,放鞭炮后,其余人陆续起床。初一不能洒水扫地,否则出远门会遇风雨。初一要忌口。一是要吃素,不动荤。二是不能说不吉利的话。
历史上最早的春节是什么时候?
作者:民国史学者、专栏作家王凯中国农历新年第一天在古代叫元旦,民国以后称公历新年为元旦,将农历新年改称春节。 中国古代的元旦清王朝被推翻后,为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文化,加强国际联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孙中山通令全国改用公历,于是便有了公历新年。当时孙中山打算废除夏历,但考虑到民间传统习惯,只好采取折衷办法,两历并用。
1913年袁世凯主政时,内务总长的朱启钤向袁提出了《定四时节假呈》:“我国旧俗,每年四时令节,即应明文规定,拟请定阴历元旦为春节,端午为夏节,中秋为秋节,冬至为冬节。凡我国民都得休息,在公人员,亦准假一日。”袁世凯接到朱的呈文后,考虑到当时是五族共和,将端午、中秋等汉族节日列为全国节日似乎不妥,便只批准了以正月初一为春节,同意按例放假,自1914年开始实行。
农历春节是袁世凯首倡由于春节是袁世凯所倡,许多倒袁者便拒绝过春节,孙中山就曾多次提出废除春节。南京蒋介石政府成立后,又有人旧话重提,认为一年当中新年在前,旧年在后,不伦不类十分荒唐。于是国民党政府便以颁行通令的方式,宣布废除旧历,禁过春节,但由于种种原因也未能成功。1949年9月27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我国使用公元纪年”,将农历正月初一称为春节,将公历1月1日定为元旦。
文章TAG:正月初一 春节 正月初一称什么 春节为何是正月初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