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郑和功劳卓越,立功地点又是在郑村坝,因此朱棣赐他姓郑,他想用这种以地点为姓的方式来表彰他的功绩。我们更有理由相信,郑和确实是因为战功而被赐姓的,而郑这个姓其实是对他的立功地点的记录,除此之外,郑和的一些部众也随他改姓为郑,这就是南京牛首山郑家村来历。

1、郑和原姓马赐姓郑,郑成功原姓郑赐姓朱,为什么后人都习惯称呼他们的后人姓郑?

郑和原姓马赐姓郑,郑成功原姓郑赐姓朱,为什么后人都习惯称呼他们的后人姓郑

一、关于郑和的赐姓郑和原名马三保,根据《宋史》和《元史》的记载他是默罕默德的后裔,穆罕默德的第26世孙在宋神宗时期来到了中国,郑和的六世祖是活跃在元朝时期的被追封“咸阳王”的赛典赤·瞻思丁,在他生命的最后六年在云南,他的后裔有马哈只,于是改用汉姓“马”,于是在云南繁衍了出了咸阳马姓家族。明朝建立后,云南仍然是元朝把匝剌瓦尔密的统治范围,1381年傅友德、沐英平定云南,马三保被明军俘虏,并被阉割后成为宦官,后来又被派往北平燕王府服役,

由于马三保机敏能干得到朱棣的喜爱,朱棣后来发动“靖难之役”,他虽然是太监但是作战特别英勇。跟随朱棣在郑村坝(今北京东坝乡)以8万人马击败了抗建文帝的50万大军,这也是朱棣造反以来第一次大规模作战的胜利,叛乱成功后,朱棣回忆起当年马三保在郑村坝的英勇顽强,表现十分突出,封其为四品的内官监太监,还亲笔书写了一个斗大的“郑”字赐给马三保为姓,他自己则选择“和”为名,此时正式有了郑和。

皇帝亲自赐姓,在当时被视为臣子的最大荣耀,为了保住这份荣耀,他过继其兄马文铭长子马恩来为后,取名赐,由他来为郑和传递香火,郑和有两个孙子,一个叫郑万选,另一个叫郑廷选,后来两个孙子又繁衍为郑氏家族。现在全世界的郑和后代有三支:一支是云南玉溪的一支;另外是江苏南京一支;还有就是泰国清迈一支,郑和的第十九世孙云南省、江苏省郑和研究会理事郑自海先生还著有《咸阳世家宗谱》一书。

二、关于郑成功的赐姓南明是明朝子民反抗满清入侵在江南举义旗所建立的政权,不过很多都是昙花一现,其中就有隆武政权,明末郑芝龙辅佐唐王朱聿键在福州称帝,基本上隆武帝是郑芝龙的傀儡,郑芝龙的势力极大。隆武帝为了拉拢郑芝龙,也出于对郑森的喜爱和赏识,于是收郑森为义子赐姓朱,赐名成功,封忠孝伯,永历帝时被封延平王,

可见郑成功本来就是姓郑,按照赐姓赐名应该叫“朱成功”,不过此时朱姓此时不值钱了,郑成功也不稀罕,只保留“成功”名没有使用朱姓。不过国姓爷的招牌确实有很大的作用,为郑成功反清复明拉拢人心起到了巨大的作用,郑成功也一辈子是明朝的忠臣,到了郑成功儿子郑经的时候就自己自称国主,也就完全放弃朱姓。三、为何郑和后人用了明朝皇帝赐姓,郑成功后人反而不用赐姓呢?其实很简单,郑和时代明朝是世界上最为强盛的国家,赐姓是一种无比的荣耀,他的后人为了记住这份荣誉,所以就依从了皇帝的赐姓,而且你也不敢不用,不用就是欺君之罪,

2、明朝皇帝姓朱,为什么赐国姓为“郑”(如郑和、郑成功)?

明朝皇帝姓朱,为什么赐国姓为“郑”(如郑和、郑成功)

其实,郑和是因为战功而被赐姓郑,但不是赐国姓;而郑成功则是被赐国姓为朱,因此他被叫做国姓爷。不过,郑和虽然没被赐国姓,但这种荣誉也不是什么人都可以得到的,那他于郑成功究竟是为何被赐姓,又有什么差别呢?01,郑和为何被赐姓?在很多人的印象里,只知道郑和下西洋,却不知道他为何可以以一个太监的身份到国外抛头露面,要知道他代表的可是明朝的国威,一个太监恐怕不太合适吧?郑和出生于1371年左右,云南昆明人,他本来姓马,十三岁的时候傅友德和蓝玉平定了云南,但不知何故他也被带到了南京,还被送入宫成为了太监,

根据郑和的这一经历推测,他的家庭极有可能是元朝官宦家庭,不然明军不会无缘无故抓他,还把他送入宫当太监,要知道这是俘虏或者罪犯才有的惩罚。不管怎么说,郑和早年的经历是很不幸的,但他人生的转折点很快就出现了,傅友德和蓝玉奉朱元璋之命到北平府镇守,北平府是燕王朱棣的地盘,或许是为了照顾朱棣的起居生活,朱元璋让郑和也跟着一起去了北平。


文章TAG:郑和  原姓  马赐姓  郑和为什么姓郑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