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有燃灯、观灯的习俗,故又名“灯节”。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上元、元夕、元夜,时间过的真快,明天就是元宵节快,我是东北人,应该也算是北方人吧,我来说说我们这里正月十五都有哪些习俗,看看和其它地方的习俗是不是不一样呢,我老家元宵节要比春节热闹,从正月十日到正月十五,各村各镇开始忙碌元宵节,杂耍的形式各式各样。
1、你知道元宵节有哪些禁忌吗?
阴历正月十五就是元宵节,又叫上元节或灯节。依我国传统习惯,,一元复始,大地回春,正月十五是一年第一个月圆之夜,还属新年期,家家户户亲人相聚,共同欢庆首个月圆,这说明人对月之重视,首个月圆称“上元”故可称上元节。在南方,人喜食“汤圆”“水圆”又叫“元子”,宵是夜,人在正月十五月初圆之亱,一边吃“元子”,一边赏月观灯,后就发展为吃元宵,过元宵了,再后观灯赏灯闹灯盛行,就又叫灯节了,
正月十五闹元宵,这元宵节还在新年期,还讲善始图好兆,因而禁忌还是有的,多与春节禁忌相同相似。只是现在年青人移风易俗,不那么讲究了,有的根本不清楚了,就是知道也不遵守不重视了,元宵月圆,是敬月尊月的,不可犯月禁忌,不要断粮,不可弄破东西,不要着破衣脏衣,不宜杀生见血,不宜讲不吉之语,不宜剃头断发,不宜扫地等等,总之不好不吉的多避之,多往好的想好去做为是。
2、元宵节快到了,你们那里都有哪些传统习俗?
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上元、元夕、元夜,元宵节有燃灯、观灯的习俗,故又名“灯节”。它起源于秦汉年间,后来发展为望日夜游、观灯的习俗,到唐宋时尤盛,元宵赏灯始于东汉明帝时期,明帝提倡佛教,听说佛教有正月十五日僧人观佛舍利,点灯敬佛的做法,就命令这一天夜晚在皇宫和寺庙里点灯敬佛,令士族庶民都挂灯。以后这种佛教礼仪节日逐渐形成民间盛大的节日,
该节经历了由宫廷到民间,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而关于元宵节的来历,民间还有不少有趣的传说,正月十五的传说(一):很久以前,有一只神鸟因迷路降落人间,被猎人射死。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就下令天兵于正月十五到人间放火,把人类通通烧死,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类。听说这个消息后,有个老人想了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这三天,每户人家都在家里挂起红灯笼、点爆竹、放烟火,
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人们就这样保住了生命及财产,从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传说(二):相传汉时,东方朔发现有个宫女欲投井,忙问缘由,原来此宫女名叫元宵,自进宫后就再没和家人见面。思亲过度想一死了之,东方朔听后非常同情,就准备设法让她和家人团聚。于是,东方朔在长安街上摆了一个占卜摊,并说:“正月十六火焚身”,
3、明天就正月十五元宵节了,咱们北方人都有哪些习俗呢?
时间过的真快,明天就是元宵节快,我是东北人,应该也算是北方人吧,我来说说我们这里正月十五都有哪些习俗,看看和其它地方的习俗是不是不一样呢?小时候记得正月十五都要吃饺子子的,而且要把饺子包得比平时里吃的饺子大一些,据说正月十五吃的饺子个头大,这样家里养殖的牲畜生下来的小崽个头就会大。那时候在农村差不多家家户户都要养猪、马、牛、羊等一些动物的,谁家都希望自己家的牲畜生的崽大一些,这样也好养、好卖,
至于说这正月十五包的饺子是不是会影响到这些动物产仔的大小就真的不知道了。我们这里还有一种习俗,就是在正月十五的傍晚要给逝去的亲人送灯,据说这一天给逝去的亲人送灯可以给他们带来光明,多数人家都是要到坟前送灯的,而且还会燃放鞭炮,还要烧纸,然后把灯点亮放在坟前。小时候都是用罐头瓶里面放一截蜡烛点燃,这样就不会被风吹灭了,
现在社会发展了,送灯也不用蜡烛了,现在都买那种专门的上坟灯了,使用电池和灯泡的那种,外面还有灯罩,特别漂亮。再有的就是正月十五晚上是要挂灯笼的,据说在灯笼照亮的地方不会有小偷,而且生长的庄稼也不会遭受虫害,所以家家户户都会挂起灯笼,有的人家还会拎着灯笼在菜园或田地里走一圈,意思是让菜园或者田地不受虫害,获得丰收。
文章TAG:元宵节 风俗 族元宵节有哪些风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