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么关于早立秋和晚立秋是如何划分的呢。怎么理解农村老话“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的说法,从分时上分“早立秋”还是“晚立秋”,从月份上分“早立秋”还是“晚立秋”,如果,立秋在农历六月里交节,就是早立秋,“早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死牛”,2022年立秋时间,是早还是晚。

1、早立秋和晚立秋是如何划分的?

早立秋和晚立秋是如何划分的

今年是8月8月(农历七月初八)凌晨3时12分57秒立秋,这一天太阳黄经运行到135度,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也是一年当中秋天的开始。在气候表现上,一般立秋之后,昼夜温差大,秋叶染黄,天气渐凉,寻么关于早立秋和晚立秋是如何划分的呢?这个主要从时间上划分,并且有两个划分标准,一个是从月份上分,另一个是从分时上分,下面结合今年立秋,分别说一下划分标准:从分时上分“早立秋”还是“晚立秋”:一般来讲,在立秋当天的24个小时中,立秋发生在当天凌晨0时到中午12时之间,则为“早立秋”;而立秋发生在当天中午12时到夜时24时的时间段,则为“晚立秋”。

从月份上分“早立秋”还是“晚立秋”:一般立秋均在公历8月份的7日-9日,但是由于公历和农历在时间上有差异,有的时候立秋发生在农历6月份,比如2018年立秋是8月7日,农历6月26日,按月份说这就属于“早立秋”,也有的立秋发生在农历的7月份,比如今年立秋就是在农历7月8日,属于“晚立秋”。关于二十四节气的产生,是我国古生人民智慧的结晶,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至于立秋节气,在整个农业生产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同时关于立秋也有很多民间谚语产生,下面就列举几个与农业生产有关的谚语:一、根据立秋情况判断后续天气的谚语:东汉大尚书崔寔的《四民月令》记载:朝立秋,冷飕飕;夜立秋,热到头,

这个意思很明了,就是一天中早上立秋,可能天气变冷的比较快,也比较早;而夜里立秋,则会热很长时间,温度也会比较高。但今年的情况是七月份立秋,还是凌晨3点,按月份属于晚立秋,按分时属于早立秋,在两者不相一致时,应以月份为大,这样今年后期天气还是不会冷得太快的,不会象想象中的那么“冷飕飕”的,二、根据立秋情况判断年成的谚语:“六月秋早收晚不收,七月秋早晚都收”,啥意思?就是农历六月份立秋,对于一些种地种的比较早的,是可以获得丰收的,而对于一些种的比较晚的,生育期拖后,由于六月立秋很可能会来秋霜比较早,这样种的晚的农作物没等完全成熟,就被冻死了,所以就说是“晚不收”了。

而七月份立秋就没问题了,不管种的早的,还是种的晚一些的,由于季节后移,秋霜期延后,所有作物都会成熟,也就是说七月份立来肯定是个丰收年,今年就是7月份立秋,所以今年一定会丰收。三、根据立秋时作物生长预判后期情况谚语:在民间有句老俗话叫“立秋不拿头,秋后喂老牛”,这里的拿头是“出穗儿”的意思,意思是说在立秋这天,如果农作物还没有出穗儿的话,到收获的时候,就收获不到果实,这种庄稼只能等到秋后当做饲喂老牛的饲料,不会有收获粮食的,

2、怎么理解“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的说法?

怎么理解“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的说法

怎么理解农村老话“早立秋凉飕飕,晚立秋热死牛”的说法?去年立秋是在2017年8月7日15点39分,今年立秋是在2018年8月7日21点30分。阳历相差不大,但是农历一个在六月十六,一个在六月二十六,看来今年是晚立秋了,去年立秋早,冷飕飕了吗?今年晚立秋,会不会热死牛呢?我记得去年立秋以后还是热死人的节奏。

尤其是南方,立秋之后反而天气更热,因为台风和雨季过去了,没有了凉爽的风,北方应该好一点,倒也是在八九月份才开始凉爽的吧?不过去年立秋之后好像南北气温都很高,谁也不好受。因此,农村老话“早立秋冷飕飕,晚立秋热死牛”现在来说没多少实际意义的,今年立秋以后会不会真的热死牛,还不好说?因为天气变化,原因很多。

现在的天气情况,人为的因素还有呢哈哈,另外受到大气环流,太阳辐射等影响很大。这句老话还有一层意思,上午立秋的,天气就会凉爽,下午立秋的就会很热,2017年和2018年都是下午入秋,看来今年还是热死牛的节奏啊,其实立秋以后的天气,是否炎热和雨水多寡有关,如果雨水少,就会有秋老虎肆虐,如果雨水多,则会一场秋雨一场寒了。


文章TAG:立秋  理解  凉飕飕  2017早立秋如何理解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