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古神话里“朱明”一词又把皇帝的姓和朝代称号联在一起,尤为巧合。明史专家吴晗认为,明朝国号是“用文字的含义”。清朝取代明朝统治,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的前身是“金”。1636年,皇太极改金为清。其用意有二:避免汉人对金侵宋之回忆,清除对满洲人不佳印象;掩盖后金统治者曾臣服于明朝的事实。但皇太极所以选择“清”这一字眼代“金”,是因“清”即“金”的谐音。

但满文却始终未改变。 上述清朝国号以谐音字定名。此外,还有两条规律,一是以谶语预言称。479年,萧道成建立齐朝(南朝之一),最初有人建议以“梁”为号,大臣祖思启反对:“现在流传着‘金刀利刃齐刈之’的预言,以‘齐’定国名必走运。”萧道成从之,遂以齐建国(《资治通鉴》卷135) 。二是以特产定。如契丹族建立的辽朝之“辽”,意为“镔铁”,是契丹的特产,故称。

镔铁虽坚,久之亦必磨损。到完颜阿骨打建立金国,便决定以不变不坏之“金”,取代终亦变坏之“铁”,因为金国盛产金。我们再回头看看现代人对“国家”的概念,什么是国家呢?国家是由领土、人民、政府三个要素组成的,国家也是政治地理学名词。从广义的角度,国家是指拥有共同的语言、文化、种族、血统、领土、政府或者历史的社会群体。

从狭义的角度,国家是一定范围内的人群所形成的共同体形式。在社会科学和人文地理范畴,国家是指被人民、文化、语言、地理区别出来的领土;被政治自治权区别出来的一块领地;一个领地或者邦国的人民;跟特定的人有关联的地区。关于国家的起源,历史上学说纷纭,莫衷一是。有自然说、契约说、武力说、私有制说、氏族说等。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有契约论、神权论、暴力论。

汉语中的“国家”一词,“国”的涵义类似于欧洲观念中的“国家”,而“国”与“家”在最初是有区分的。如《周易》:“是以身安而国家可保也”。秦汉以后以一国而统天下,由于儒家文化强调“家国同构”,家又指家庭、家族,从而形成了“家”“国”并提的条件,“国家”指一国的整体,如西汉刘向《说苑》:“苟有可以安国家,利人民者”,明黄道周《节寰袁公传》:“公(袁可立)乃抗疏曰:‘则民生休戚、人品邪正,谁复为国家昌言乎?’”《明史》:“国家正赖公耳”。

古代中国除了“国家”观念外,还有“天下”的观念。在西学东渐时,才用“国家”一词附会西方的state。在以中国为代表的东方,国家出现得比较早,且形式少有变化。秦王朝便已经奠定了中国现代国家的基础。至此不难看出,中国历史上的国名之所以大部分只有一个字,除了受中华文化传统影响之外,更多的是代表统治者的政治理念和个人意愿。

中国历朝历代的正式国名(全名)都是什么?

中国历朝历代的正式国名(全名)都是什么

中国在世界上以历史悠久而闻名,我国上下五千年起源定义是以黄帝来计算的。历经的朝代数不胜数。大体是: 夏朝、商、周[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汉(西汉、东汉)、三国时期(魏、蜀、吴)、晋(西晋、东晋)、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楚、南汉、南平(荆南)、北汉]、宋(北宋、南宋)、辽、西夏、金、元、明、清、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

古代中国历朝历代对自己的国家或政权是怎么称谓的?比如汉朝自己称汉朝(代)还是汉囯?

古代中国历朝历代对自己的国家或政权是怎么称谓的比如汉朝自己称汉朝(代)还是汉囯

一般就是以国号相称的这个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史记》,因为其作者司马迁本身就是汉朝人。在《史记.匈奴列传》中,有一段,汉朝与匈奴之间往来书信的描述。汉朝给匈奴的书里面写的是:“皇帝敬问匈奴大单于无恙”,而匈奴的回信显得傲慢了许多,“天地所生日月所置匈奴大单于敬问汉皇帝无恙”。不过,却可以看出,当时汉与匈奴之间的互相称呼。

汉朝自称为“汉”,而不是汉朝(代)或汉国。至于后来那些西汉、东汉、蜀汉之类的,是后人为了加以区分才加上去的,这些人的自称统一都是“汉”。但是到了宋朝的时候,称呼就略有不同了如金宋两国的国书最初就是这个画风的。“大金皇帝谨致书于大宋皇帝阙下”或“大宋皇帝谨致书于大金皇帝阙下”这里就多加了一个大字,可见我们现在的电视剧里常见的“大汉”、“大唐”、“大宋”、“大明”、“大清”等等倒也算是合理的。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文章TAG:国家  什么古的国家名  从历史看国家安全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