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主攻和小副攻紧挨着接应,在前排可以打两轮三点攻,只会遇到一轮两点攻。当二传在后排时,因为前排进攻点多,可以组织出丰富的战术球来,比如双背飞、前后交叉等等。跑动进攻这个术语应该是和定点进攻相对应的。所谓定点,就是扣球点就在那个位置,不会半道改变了。比如4号位的定点强攻,二号位的定点强攻。但是跑动进攻就不一样了,对手摸不准你的扣球点,可能是前点,也可能是后点。
跑动进攻的前提是一传精准到位,二传能组织起平网攻时才会形成跑动进攻。一传半到位或者不到位,二传也只能调整出定点强攻的球来。跑动进攻是中国队的看家本领,尤以黄金一代的接应周苏红最为突出,她跑动的范围惊人的大,甚至可以在5号位接完一传还能跑动到2号位参与进攻。两点换三点这里的点是指网前进攻点。网前只有两个进攻点,是因为二传在前排,把前排二传用攻手(一般是替补接应)换下,就可以在网前形成三个进攻点。
但场上不能没有二传呀,所以用替补二传把后排的攻手(一般是接应)换下,保证场上有组织进攻的人。这就是两点换三点。这是很常见的战术替换,一般都能迅速起到渡轮或者解决场上问题的作用。但是也有适当其反的,比如美国女排的基拉里,非常喜欢用“两点换三点”,而且形式固定,不大考虑场上形势,到了某个点,就要换,哪怕场上队员打得再好,也要换,机械固执得让人发指。
被很多球迷戏称为“死亡二换三”。持球、连击用声音来比喻一下,正常击球是“哒~”,持球是“哒~~~”,连击是“哒~哒~”。持球是触球时间的延长,连击是触球次数的叠加。上面摘自一个网友的总结,很形象,比枯燥的专业定义要形象得多,是不是?持球让球在球员手上产生了短暂的静止状态,尽管这个状态的时间极短,但是在裁判眼里,已经像慢动作一样了,吹你持球没得商量。
有极个别著名的运动员,比如塞尔维亚队的老二传奥杰年诺维奇,她传球的一瞬间,严格按标准来判,都有持球的嫌疑,但裁判就是不吹,这就是明星效应,是“持证持球”。传球过程中手型不对称发力,使传出的球产生了左右或者不规则旋转,通常会被判为连击。注意,在上手接发球时连击是允许的,就是说接第一球时连击不犯规。比赛中,如果一个非二传传出来歪的球,还转得很厉害,直接会被吹连击。
另外,超长距离上手传球是个天坑,非常容易被吹持球或连击。二次球、四次球排球规则中,球在己方场地时,最多只允许己方队员触球三次。一般情形为:一传——二传——攻击扣球。可以低于三次就把球击打过网。比如一传直接垫过网,吃亏的是自己。二传选择不传球,把球吊过网或者扣过网都可以,经常能形成偷袭得分,这就叫二次球,很好。
文章TAG:2018.2 项进 中国队 决赛 2018.2.3冲什么 中国队3项进决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