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数九寒冬后的天气会越来越冷。至于,过了冬至节,气温越来越冷,说完这三个概念,说回冬至后的气温问题,我们国家位于北半球,今年的冬至日是十二月22日,冬至那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冬至那天开始数九,俗语说冷在三九热在三伏,冬至那天,北半球白天最短,夜晚最长,但并不是一年中最冷的一天,从冬至那天开始,太阳就踏上北归的旅途,白天一天天变长,夜晚一夜夜缩短,太阳一天比一天多的时间,把温暖洒向北半球。

1、为什么冬至后太阳向北移动,天气反而越来越冷?

为什么冬至后太阳向北移动,天气反而越来越冷

我们国家位于北半球,今年的冬至日是十二月22日,冬至那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冬至那天开始数九,俗语说冷在三九热在三伏,冬至那天,北半球白天最短,夜晚最长,但并不是一年中最冷的一天,从冬至那天开始,太阳就踏上北归的旅途,白天一天天变长,夜晚一夜夜缩短,太阳一天比一天多的时间,把温暖洒向北半球。对我们的环境温度起决定性作用的当然是太阳,太阳无时无刻的在释放着巨大的能量,我们地球呢,白天接受太阳的能量,温度上升,到了夜晚,地球就会对太空释放储存的太阳能量,温度下降,决定环境温度的,主要还是接受和释放太阳能量的收支差,

为了更好的理解为啥冬至以后我们的北半球还在越来越冷,可以做个比喻,比如有一个蓄水池,有一个进水管,池底还有一个排水管,排水管每天均匀的往外排水,进水管相当于太阳辐射给北半球的能量,排水管相当于夜晚地球散失的能量,冬至那天,相当于把进水口水龙头拧到最小,从冬至那天开始,慢慢把水龙头拧大,进水量增加,冬至那天,进水最少,过了冬至,进水量逐渐增加,但是,虽然进水量在增加,但是每天的进水量还是小于排出去的水量,蓄水池的液面还在不断下降,相当于北半球一天天还在变冷,过了三九四九,进水量等于排水量的时候,那么蓄水池液面就不再下降,北半球气温也不在下降,蓄水池液面慢慢上升,北半球也就一天天暖和起来,一直到了夏至,太阳到达北回归线,北半球最北端,进水量达到最大,然后逐渐关小进水阀门,虽然进水量减小了,但每天的进水量依然大于排水量,蓄水池液面还在上升,北半球温度依旧继续上升,一直到过了三伏天,进水量小于排水量了,蓄水池液面开始下降,我们就会觉得天凉快了起来,秋高气爽了。

2、为什么冬至后太阳北移我们却感觉越来越冷直到清明才暖和?

冬至后太阳直射点北移,到春分时太阳直射赤道,这里要分清楚几个概念: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1、太阳辐射:是指直接由太阳内部核聚变所散发出来的能量,太阳辐射到达地球表面之前,会因为云层厚薄天气状况等有所不同。我国青藏高原因为地势高空气稀薄大气透明度高,所以太阳辐射强烈;四川盆地地区因为地势低多云雾天气,所以太阳辐射相对弱,

2、地面辐射:太阳辐射在经历被云层反射和折射,到达地面。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大气吸收短波辐射能力弱,地面吸收短波辐射能力强,所以太阳辐射会被地面吸收,形成地面辐射。地面辐射高低,和太阳辐射的强弱、地表状况有关,例如沙漠地区,沙地吸热快降温也快,所以夏天白天很热,夜晚又冷;而水域,吸热慢降温也慢,所以夏天凉爽冬季温暖。

3、大气逆辐射:我们日常只会说气温,不会说地温,直接影响我们感知的,是大气的温度,大气擅长吸收长波辐射,而地面辐射作为长波辐射,大部分会被大气吸收。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变热之后,形成大气辐射,大气辐射一部分热量会散逸到外太空,大部分热量会射向地面作为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的强弱和地面辐射强弱、云层厚度等有关。

所以前后两天在白天气温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有云的夜晚会比晴朗的夜晚暖和,就是因为云层使夜间的大气逆辐射增强,简单总结一下,就是:太阳照大地,大地暖大气,大气返大地。说完这三个概念,说回冬至后的气温问题,冬至后,太阳直射点虽北移,但是北半球仍处在昼短夜长、太阳直射角小的情况下,这种情况下太阳辐射是弱的,大气的升温和降温速度比较慢,这时候还在降温。

3、冬至过后天是不是越来越长了,气温越来越冷?


文章TAG:冬至  向北  太阳  越来越  冬至后为什么越来越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