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商(IQ)是智力商数(IntelligenceQuotient)的简称,智商之所以叫智商,是因为它的计算方法导致的,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推孟,提出智商的计算公式为。智商与智能测验是分不开的,没有智能测验便没有智商,智商(简称IQ)是通过测验量度出来的智能指数。
1、智商是如何算出来的?
智商(简称IQ)是通过测验量度出来的智能指数。严格来说,智商便是参加者在智能测验上所得的分数,它反映参加者在测验题目上的表现,所以智商与智能测验是分不开的,没有智能测验便没有智商。第一个智能测验在1905年由德国一位心理学家AlfresBinet所发明,目的是用来辨别出一些学习有困难的小朋友,让老师能给予他们额外的帮助,
由于智商能预测学生的学业成绩,心理学家至今一直以此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潜能。根据这套测验,大多数孩子的智商在85到115之间,一般的智能测验题目包括常识题(例如:日本的首都在哪里?)、记忆能力测验、算术题、理解问题和概念思维测验(例如:老虎和狮子有什么相同的地方?男孩和女孩有什么不同等)。将一个小朋友在这些测验所得的分数加起来,再与其他同年龄的小朋友的分数作比较,便可知道这位小朋友的智商,
假如这个小朋友所得的分数,与大部分同年龄的小朋友所得的分数差不多,那么他的智商便大概是100左右。假如他的分数较大部分同年龄的小朋友高很多,他便可能是高智商儿童,人是有许多方面不同的能力的,例如创造力、意志力和控制情绪的能力等;但智商只能显示一个人在抽象思维和记忆等方面的才能,所以不能代表一个人的聪明与否以及多方面的能力。
2、如何评测智商?
智商(IQ)是智力商数(IntelligenceQuotient)的简称,智商之所以叫智商,是因为它的计算方法导致的,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推孟,提出智商的计算公式为:智商(IQ)=智龄(MA)/实龄(CA)×100,简单的说就是一个人所表现出来的认知水平所对应的年龄比上其实际年龄*100,即如果一个人表现出现出的认知水平符合其实际年龄,那这个人的智商就恰好为100分,而一个人表现出来的认知水平高于其实际年龄,俗称“人小鬼大,人小心大”,那这个人的智商就高。
举个例,战国时期,12岁的甘罗作为秦相吕不韦的舍人,后因为立功,被秦王拜为上卿,这种少年天才,在12岁时的认知水平,至少相当于24岁的成年人的认知水平,那么其智商就是200分,当然这是泛泛而言的,他能做到的事,成年人未必能做到。一般来说,对幼儿和儿童,智商超过140分就被定义为具有超出普通水平的非凡认知能力,也就是说5岁的孩子拥有7岁孩子的认知水平,那这个人就可以算小天才了,
在历史上,最早想出通过某种方式测量一个人的认知水平,是十九世纪的法国人比奈(AlfredBinet)和他的学生合作发明的一整套测试题,在他最初的研究中,他发现他所定义的正常人的测验成绩,介于85~115之间。但比奈并没有提出智商概念,只是智力测量的起源阶段,然而,一般而言的智力,有多个方面的表现如: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分析判断能力、思维能力、应变能力、推理能力等,所以智商评测的题目是否真的能正确的衡量一个人的能力,科学界对此是有大量争议的。
但是,智商的极低和极高值,的的确确会对一个人有很大影响,尤其是在排除因为语言和文化因素的干扰后,智商成绩过低,通常和先天遗传性疾病相关,因此智商测试依然有一定的价值,至于,高智商者,大概主要是对幼儿和儿童更有价值,高智商幼儿和儿童的教育方式,应该更适合因人施教,不宜将他们和普通孩子纳入到大锅饭的教育体系中去,对家长和学校教育更有价值。
至于成年人的智商,无论高低,意义已经不太大了,现在,让我们来看看主流的智力测验(intelligencetest)。斯坦福-比奈智力测试(Stanford-Binet)1916年,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推孟(LewisTerman)对最初的“比奈一西孟智力量表”进行了一定程度的修订,创建出斯坦福一比奈智力量表。
文章TAG:智商 如何知道智商是多少